全璧归赵
成语拼音
- quán bì guī zhào
全璧归赵成语解释
- 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同完璧归赵”。
典故出处
- 无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这件宝物在经历了诸多波折之后,最终完完整整的回到了主人手中,真可谓是全璧归赵。
成语故事
- 在战国时期,七国纷争,局势动荡不安。赵国和秦国作为当时的强国,时常在政治、军事和外交上展开激烈的较量。
当时,赵国得到了一块稀世宝玉“和氏璧”。这宝玉温润无瑕,光彩夺目,堪称绝世珍宝。消息传到秦国,秦王听闻后,对这和氏璧垂涎三尺,便派遣使者前往赵国,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和氏璧。
赵王深知秦国强大,且秦国君主向来狡诈多端,恐怕答应交换和氏璧后,城池得不到,宝玉也会失去。但如果直接拒绝,又担心秦国以此为借口发兵攻打赵国。左右为难之际,赵王召集了大臣们商议对策。
大臣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这时,有一位名叫蔺相如的门客挺身而出,向赵王请命,表示愿意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如果秦王诚心交换,就把和氏璧给他;如果秦王存心欺诈,他一定设法将和氏璧完整地带回赵国。
蔺相如带着和氏璧来到秦国,秦王在王宫隆重地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奉上和氏璧,秦王接过宝玉,爱不释手,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和侍从们观赏,却只字不提交换城池的事情。蔺相如看出秦王并无诚意,便上前说道:“这块宝玉虽好,却有一处瑕疵,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信以为真,把和氏璧交还给蔺相如。
蔺相如拿到和氏璧后,后退几步,靠着宫殿的柱子站立,怒发冲冠,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大臣商议,大家都说秦国贪婪,依仗自己强大,想用空话骗取和氏璧,交换的城池恐怕得不到。但我认为平民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呢!况且因为一块宝玉而得罪强大的秦国,也是不应该的。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和氏璧,在朝堂上举行了隆重的送玉仪式。可如今大王您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态度傲慢,拿到宝玉后随意传给妃嫔和侍从们观看,也没有交换城池的诚意。所以我把和氏璧要了回来,如果大王您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就和这和氏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撞去。
秦王害怕蔺相如真的撞碎和氏璧,连忙向他道歉,并让人拿来地图,指出要交换的十五座城池。蔺相如心里明白,秦王只不过是做做样子,绝不会真的用城池来交换和氏璧。于是他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赵王送玉的时候斋戒了五天,大王您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堂上举行隆重的交接仪式,我才能把宝玉献上。”秦王无奈,只好答应了蔺相如的要求。
蔺相如回到驿馆,知道秦王不会真心交换,便让随从乔装打扮,怀揣和氏璧,从小路悄悄回到了赵国。
五天后,秦王在朝堂上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准备接收和氏璧。蔺相如不慌不忙地走进朝堂,向秦王说道:“秦国自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位君主,没有一位是讲信用的。我担心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已经派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秦国强大,赵国弱小,如果大王您先把十五座城池割让给赵国,赵国绝不敢不把和氏璧送来。我知道欺骗大王是死罪,愿意接受汤镬之刑。”
秦王听了,十分恼怒。但大臣们纷纷进谏,认为杀了蔺相如,不仅得不到和氏璧,还会损害秦国和赵国的关系,不如放他回去。秦王无奈,只好放蔺相如回国。
蔺相如凭借着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成功地将和氏璧完整地带回了赵国,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和利益,这便是“全璧归赵”的故事。这一故事传颂千古,蔺相如的智勇和忠诚成为了后人敬仰和学习的典范。
全璧归赵-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