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至如归

成语拼音

bīn zhì rú guī

宾至如归成语解释

宾:客人;至:到;归:回到家中。客人到这里就象回到自己家里一样。形容招待客人热情周到。

典故出处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

成语典故

子产,即公孙侨,是春秋时郑国的大夫,曾当过多年国相,执掌郑国政权。  公元前542年,子产奉郑简公之命出访晋国,带去许多礼物。当时,正遇上鲁襄公逝世,晋平公借口为鲁国国丧致哀,没有迎接郑国使者。子产就命令随行的人员,把晋国宾馆的围墙拆掉,然后赶进车马,安放物品。  晋平公得知这一消息,吃了一惊,派大夫士文伯到宾馆责问子产。士文伯说:“我国是诸侯的盟主,来朝聘的诸侯官员很多为了防止盗贼,保障来宾安全,特意修建了这所宾馆,筑起厚厚的围墙。现在你们把围墙拆了,其他诸侯来宾的安全怎么办呢?我国国君想知道你们拆围墙的意图是什么。”  子产回答说:“我们郑国是小国,需要向大国进献贡品。这一次我们带了从本国搜罗来的财产前来朝会,偏偏遇上你们的国君没有空,既见不到,也不知道进见日期。我听说过去晋文公做盟主的时候,自已住的宫室是低小的,接待诸侯的宾馆却造得又高又大。宾客到达的时候,样样事情有人照应,能很快献上礼品。他和宾客休戚与共,你不懂的,他给予教导,你有困难,他给予帮助。宾客来到这里就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可是,现在晋国铜鞋山的宫室有好几里地面,而让诸侯宾客住的却是奴隶住的屋子。门口进不去车子,接见又没有确切的日期。我们不能翻墙进去,如果不拆掉围墙,让这些礼物日晒夜露,就是我们的罪过了。如果让我们交了礼物,我们愿意修好围墙再回去。”  士文伯把情况报告了晋平公,平公感到惭愧,马上接见子产,隆重宴请,绐了丰厚的回赠,并下令重新建造宾馆。

成语造句

这里的服务非常周到,能让每一位客人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诸侯国叫郑国。郑国的国君郑文公非常重视与各国的外交关系。 有一次,晋国的大夫狐偃陪同晋文公重耳来到郑国访问。郑文公得知后,立刻下令以最高规格来接待他们。他安排了丰盛的宴席,准备了华丽的住所,还派遣了许多侍从和宫女来服侍晋文公和狐偃。 在郑国期间,晋文公和狐偃感受到了郑文公的热情和诚意。他们在这里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就像在自己的国家一样自在舒适。郑文公不仅亲自陪同他们参观郑国的宫殿和城池,还向他们介绍了郑国的历史和文化。 晋文公对郑文公的接待非常满意,他对狐偃说:“郑文公对我们真是宾至如归啊,让我们在这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狐偃也点头表示赞同,他说:“郑文公的好客和热情让我们对郑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离开郑国的时候,晋文公特意对郑文公表示了感谢,并表示以后会加强与郑国的友好关系。郑文公也非常高兴,他知道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从那以后,“宾至如归”这个成语就流传了下来,用来形容主人对客人非常热情、周到,让客人感觉到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舒适自在。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个成语一直被人们所引用,成为了中华民族好客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人们都希望能够以宾至如归的态度来对待客人,展现出自己的热情和友好。正如《礼记·曲礼上》中所说:“凡与客入者,每门让于客。”表达了对客人的尊重和礼让。而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好客的传统,用真诚和热情来对待每一位客人,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友好和善意,从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宾至如归-成语图片

宾至如归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