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之艾
成语拼音
- sān nián zhī ài
三年之艾成语解释
- 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典故出处
- 《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要解决眼下的难题,不能总想着临时抱佛脚,而应该未雨绸缪,就像治病需要三年之艾一样,提前做好充分准备。
成语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卫国的国家。卫国的国君卫灵公治理国家时,起初还算勤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变得懈怠,对国家的政事不再那么上心,对百姓的疾苦也开始漠视。
在卫国的一个偏远乡村,有一位名叫李良的年轻农夫。他心地善良,勤劳朴实,对乡亲们充满了关爱。然而,这一年,卫国遭遇了罕见的旱灾,庄稼颗粒无收,百姓们生活困苦,纷纷外出逃荒。
李良看到这种情况,心急如焚。他决定前往国都,面见卫灵公,请求国君开仓放粮,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经过漫长的旅途,李良终于来到了国都。
卫灵公听闻李良求见,起初并不在意,但在大臣们的劝说下,还是召见了他。李良见到卫灵公后,诚恳地诉说了百姓们的苦难,希望国君能够尽快采取措施,救济灾民。然而,卫灵公却不以为然,认为旱灾只是暂时的,不必大惊小怪。
李良失望地离开了王宫,但他并没有放弃。他回到家乡后,组织乡亲们一起挖井找水,开垦荒地,试图自救。
就在这时,邻国趁卫国受灾,国力衰弱之际,派兵入侵。卫国的军队由于长期缺乏训练,加上粮草不足,节节败退。卫灵公这才慌了神,他想起了李良的进谏,懊悔不已。
他急忙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大臣们纷纷表示,如今要抵御外敌,必须先安抚百姓,让百姓们齐心协力,共同抗敌。卫灵公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救济灾民,整顿军队。
经过艰苦的战斗,卫国最终击退了外敌。然而,这场灾难让卫国元气大伤,卫灵公也因此重病缠身。
在病榻前,卫灵公反思自己的一生,感慨万千。他对身边的大臣说:“如今国家遭受如此重创,皆因我往日之过错。若我能早听忠言,早做准备,何至于此?就如同治病需用三年之艾,平日里若不积累,病来临时,又如何能找到良药呢?”
大臣们听了,无不黯然神伤。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不能等到问题出现了,才想到去解决,否则就会像卫灵公一样,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损失。“三年之艾”这个成语,正是提醒我们要有长远的眼光和规划,防患于未然。
三年之艾-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