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之功

成语拼音

miǎn chí zhī gōng

渑池之功成语解释

渑池古城名,在今河南渑池县南。本指战国时赵国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秦王,为赵国立下功勋◇泛指为国立下巨大功勋。

典故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立下了类似于渑池之功的卓越成就。

成语故事

在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纷争不断,局势变幻莫测。 当时,秦国实力强大,对其他诸侯国虎视眈眈。赵国在赵惠文王的治理下,国力也不容小觑。 有一次,秦昭襄王派人告知赵惠文王,希望能在渑池相会。赵惠文王深知此去凶多吉少,秦国向来狡诈无常,很可能设下陷阱。但如果不应约,又会被秦国视为软弱可欺。于是,赵惠文王在蔺相如等大臣的陪同下,毅然前往渑池。 渑池之会上,秦昭襄王酒兴正浓之时,故意挑衅,对赵惠文王说:“寡人听闻赵王善于鼓瑟,今日盛会,何不弹奏一曲,以助酒兴?”赵王不敢违抗,只好弹奏了一曲。秦国的史官立即上前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见此情景,挺身而出,手持瓦盆,走到秦王面前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击缶,请秦王击缶,以相娱乐。”秦王大怒,不肯击缶。蔺相如怒目而视,大声说道:“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秦王的侍从想要上前杀了蔺相如,蔺相如怒喝一声,其气势令众人不敢妄动。秦王无奈,只得击了一下缶。蔺相如随即让赵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在这次会面上,蔺相如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无畏的勇气,为赵国挽回了尊严,让秦国不敢轻易对赵国动手。 渑池之会结束后,回到赵国,蔺相如因在渑池会上的出色表现,立下了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卿,职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对此颇为不满,扬言要羞辱蔺相如。然而蔺相如却以国家大局为重,不与廉颇计较。最终廉颇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负荆请罪,成就了一段将相和的佳话。 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中的功绩,被后世称为“渑池之功”,成为了一个流传千古的典故,激励着后人在面对强敌和困境时,要勇敢机智,维护国家和自身的尊严。

渑池之功-成语图片

渑池之功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