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逼处此

成语拼音

shí bī chǔ cǐ

实逼处此成语解释

指为情势所迫,不得不这样。

典故出处

《左传·隐公十一年》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在那种艰难的处境下,他毫无办法,实逼处此,只能做出那样的选择。

成语故事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争不断,局势动荡不安。 有一个小国,名为卫。卫国本就国小力弱,在大国的夹缝中艰难生存。其国君卫献公,性格乖张,治国无方,导致国内民不聊生,大臣们也是忧心忡忡。 当时,卫国的一位大臣名叫孙文子。孙文子一心为国,多次向卫献公进谏,希望他能够励精图治,改变国家的困境。然而,卫献公不仅不听从孙文子的良言,反而对他心生不满,认为孙文子是在故意挑战他的权威。 一次,卫献公在朝堂之上,当着众多大臣的面,对孙文子进行了严厉的斥责,丝毫不给孙文子留一点颜面。孙文子感到无比的羞辱和愤怒,但他仍然强忍着心中的怒火,希望卫献公能够幡然醒悟。 可是,卫献公并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他甚至开始谋划着要除掉孙文子,以消除这个在他眼中的“眼中钉,肉中刺”。 孙文子在得知卫献公的阴谋后,深知自己已经陷入了绝境。他明白,如果再不采取行动,不仅自己性命难保,整个卫国也将陷入更加混乱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孙文子实逼处此,不得不奋起反抗。 他召集了自己的心腹和一些同样对卫献公失望的大臣,经过精心的策划,发动了一场政变。在这场政变中,卫献公被赶下了王位,孙文子掌握了卫国的大权。 孙文子掌权后,努力整顿朝纲,安抚民心,试图让卫国重新走上正轨。然而,这场动荡给卫国带来的创伤却难以在短时间内愈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一个人被逼到绝境,实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时候,就可能会采取极端的行动。正所谓“实逼处此”,有时局势的发展会让人不得不做出无奈的抉择。但我们也应该从卫献公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作为领导者,应当虚心纳谏,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切不可一意孤行,否则可能会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实逼处此-成语图片

实逼处此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