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补阙
成语拼音
- shí yí bǔ quē
拾遗补阙成语解释
- 遗遗漏;阙过失。补充旁人所遗漏的事物。
典故出处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
成语典故
- 臣闻古之为臣者,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献可替否,拾遗补阙。★《晋书·江统传》
成语造句
- 在整理古籍的工作中,他认真负责,善于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正,真正做到了拾遗补阙。
成语故事
- 在古代的朝堂之上,政治风云变幻,国家的兴衰往往取决于众多因素。其中,有一群心怀天下、目光敏锐之士,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努力为国家“拾遗补阙”。
话说在某一朝代,国家初定,百废待兴。新君即位,立志要开创一番盛世伟业。然而,治理国家并非易事,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在朝堂之上,官员们纷纷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争斗,许多关乎民生的重要事务被忽视。就在这时,一位名叫李贤的官员挺身而出。他出身贫寒,深知民间疾苦,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一步步踏入了朝堂。
李贤为官清正廉洁,从不参与那些无谓的权力争斗。他把目光放在了那些被众人忽略的细节之处,用心去“拾遗补阙”。
有一次,朝廷为了增加税收,准备对一些偏远地区的百姓加重赋税。这一举措看似能够短期内充实国库,却未曾考虑到那些地区百姓的贫困状况。李贤得知此事后,立刻向皇帝进谏。他列举了诸多历史上因赋税过重而导致民不聊生、国家动荡的例子,并详细阐述了此次加重赋税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皇帝听后,恍然大悟,最终取消了这一不当的决策。
又有一回,朝廷在推行一项新的法令时,由于考虑不周,存在一些漏洞。李贤在仔细研究后,向相关部门提出了具体的修改建议,使得法令能够更加完善,有效地推行下去。
李贤的行为引起了一些权贵的不满,他们纷纷在皇帝面前诋毁李贤,试图让他失去皇帝的信任。然而,皇帝深知李贤的为人和他为国家所做的贡献,始终对他信任有加。
在李贤的努力下,国家的各项政策逐渐完善,百姓的生活也日益安定。他的“拾遗补阙”之举,不仅为国家挽回了许多可能出现的损失,更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和尊重。
后世之人在回顾这段历史时,无不感慨李贤的功绩。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拾遗补阙”的真正含义,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贤臣典范。其事迹也激励着后来的为官者,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关注国家治理中的细微之处,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拾遗补阙-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