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人唾余
成语拼音
- shí rén tuò yú
拾人唾余成语解释
- 比喻自己没有创同,只是抄袭别人的言论、见解。见拾人涕唾”。
典故出处
- 梁启超《论内地杂居与商务关系》事事落人之后,拾人唾余。”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他没有自己的创意和想法,总是在作品中模仿他人,简直就是拾人唾余。
成语故事
- 在古代的一个小镇上,生活着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李甲,一个叫王乙。李甲家境殷实,从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饱读诗书,能言善辩,且颇具商业头脑。而王乙则出生贫寒,没有太多的学识和资源,但他为人机灵,善于模仿。
李甲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在商业领域屡屡创新,很快便积累了丰厚的财富,成为了小镇上备受尊敬的人物。他开了一家店铺,出售各种新奇的商品,生意兴隆。
王乙看到李甲的成功,心中羡慕不已。他没有去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来获得成功,而是选择了一条看似便捷的道路——模仿李甲。李甲推出什么新的商品,王乙便立刻跟着卖类似的;李甲想出什么促销的法子,王乙也照搬过来。
起初,王乙的这种模仿行为确实也让他获得了一些小利。然而,时间一长,问题就逐渐显现出来。由于王乙只是盲目地模仿,没有理解李甲经营策略背后的原理和精髓,他的商品质量往往不如李甲,服务也不够周到。顾客们逐渐发现了这一点,纷纷回到李甲的店铺。
王乙的生意越来越差,他却依然没有醒悟,还是一味地拾李甲之唾余,却不知自己已经陷入了困境。
在历史的长河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就如同三国时期的马谡,他在守卫街亭时,一味模仿古人的排兵布阵之法,却没有根据实际的地形和敌军的情况灵活应变,最终导致了街亭的失守。
而那些真正能够名垂青史的人物,往往都是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创新精神的。如商鞅变法,他敢于突破旧有的制度,提出一系列全新的改革措施,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回到小镇上,王乙最终因为生意失败而穷困潦倒。他这才明白,拾人唾余是无法真正取得成功的。只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勇于创新,才能在这个世界上立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不能总是跟在别人后面,拾人唾余,而是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拾人唾余-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