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痂之癖

成语拼音

shì jiā zhī pǐ

嗜痂之癖成语解释

嗜喜爱;痂疮口结的硬壳;癖积久的嗜好。原指爱吃疮痂的癖性◇形容怪癖的嗜好。

典故出处

《南史·刘穆之传》邕性嗜食疮痂,以为味似鳆鱼。”

成语典故

但他却可以有几条希望,就是望吃菜的没有嗜痂之癖”。★鲁迅《热风·对于批评家的希望》

成语造句

他收集那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旁人难以理解,这种特殊的爱好简直就是嗜痂之癖。

成语故事

在古代,有一个名叫刘邕的人。刘邕出身于富贵之家,从小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刘邕长大成人后,在仕途上也算顺遂。然而,他却有着一个极为奇特且令人难以理解的癖好。 有一次,刘邕去拜访一位受伤的朋友。朋友的伤口已经结了痂,正处于愈合阶段。当刘邕看到朋友身上的痂时,竟表现出了异常的兴奋和好奇。他趁朋友不注意,偷偷地将那些痂揭下,放入口中咀嚼,仿佛在品尝什么美味佳肴。朋友发现后,大为震惊和不解,问他为何要这样做。刘邕却毫不在意地回答道:“这痂的味道十分独特,我甚是喜欢。” 自此以后,刘邕的这一癖好便在朋友圈中传开了。众人皆对他的行为感到匪夷所思和厌恶。 古人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正常之人对于美食的追求,无外乎色香味俱全的佳肴。然而,刘邕却独独钟情于他人身上的痂,这种怪癖实在是违背了常理和人伦。 刘邕的“嗜痂之癖”成为了当时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也被后世用来形容那些有着怪异、独特且令人难以接受的嗜好之人。 正如《论语》中所云:“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刘邕这种有悖常理的行为,显然不是君子之举。他的故事也让我们明白,人的喜好应该建立在正常、健康和道德的基础之上,否则就会沦为众人的笑柄,被历史所诟病。

嗜痂之癖-成语图片

嗜痂之癖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