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杀成性

成语拼音

shì shā chéng xìng

嗜杀成性成语解释

嗜爱好∶杀人成了习性。形容极端凶残。

典故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他在战场上的种种行径表明,其完全是一个嗜杀成性的恶魔,让无数无辜的生命消逝。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乱世之中,有一位名叫卫鞅的将领。他出生于一个军事世家,自幼便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强烈的权力欲望。 当时,各国纷争不断,战乱频繁。卫鞅凭借着家族的背景和自身的能力,很快在军中崭露头角。他所率领的军队,作战勇猛,令敌人闻风丧胆。 然而,随着战功的不断累积,卫鞅的内心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他不再满足于仅仅战胜敌人,而是渴望通过血腥的手段来建立自己的绝对权威。 在一次攻城战役中,卫鞅的军队遭到了顽强的抵抗。尽管最终成功破城,但己方也损失惨重。卫鞅恼羞成怒,下令对城中的百姓进行屠杀,无论男女老少,皆不放过。一时间,城中血流成河,哀鸿遍野。 此后,卫鞅的嗜杀成性变得愈发不可收拾。每攻占一座城池,他都会以各种借口对城中的居民进行大肆杀戮。他认为,只有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才能让敌人彻底屈服,让自己的威名远扬。 然而,他的这种残暴行径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和恐惧。就连他身边的一些将领和士兵,也对他的行为感到不耻。 一位名叫李贤的谋士曾多次劝谏卫鞅,说道:“将军,杀戮过多,必失民心。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此嗜杀成性,恐非长久之计。”但卫鞅却不以为然,他坚信武力和恐惧才是统治的根本。 最终,卫鞅的残暴统治引发了民众的强烈反抗。各地纷纷起义,联合起来对抗他的军队。曾经威风凛凛的卫鞅,此时却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卫鞅在众人的讨伐声中,最终走向了灭亡。他的嗜杀成性,不仅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也让无数无辜的生命遭受了劫难,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一段惨痛教训。

嗜杀成性-成语图片

嗜杀成性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