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痂之癖

成語拼音

shì jiā zhī pǐ

嗜痂之癖成語解釋

嗜喜愛;痂瘡口結的硬殼;癖積久的嗜好。原指愛喫瘡痂的癖性◇形容怪癖的嗜好。

典故出處

《南史·劉穆之傳》邕性嗜食瘡痂,以爲味似鰒魚。”

成語典故

但他卻可以有幾條希望,就是望喫菜的沒有嗜痂之癖”。★魯迅《熱風·對於批評家的希望》

成語造句

他收集那些奇奇怪怪的東西,旁人難以理解,這種特殊的愛好簡直就是嗜痂之癖。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劉邕的人。劉邕出身於富貴之家,從小過着衣食無憂的生活。 劉邕長大成人後,在仕途上也算順遂。然而,他卻有着一個極爲奇特且令人難以理解的癖好。 有一次,劉邕去拜訪一位受傷的朋友。朋友的傷口已經結了痂,正處於癒合階段。當劉邕看到朋友身上的痂時,竟表現出了異常的興奮和好奇。他趁朋友不注意,偷偷地將那些痂揭下,放入口中咀嚼,彷彿在品嚐什麼美味佳餚。朋友發現後,大爲震驚和不解,問他爲何要這樣做。劉邕卻毫不在意地回答道:“這痂的味道十分獨特,我甚是喜歡。” 自此以後,劉邕的這一癖好便在朋友圈中傳開了。衆人皆對他的行爲感到匪夷所思和厭惡。 古人云:“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正常之人對於美食的追求,無外乎色香味俱全的佳餚。然而,劉邕卻獨獨鍾情於他人身上的痂,這種怪癖實在是違背了常理和人倫。 劉邕的“嗜痂之癖”成爲了當時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也被後世用來形容那些有着怪異、獨特且令人難以接受的嗜好之人。 正如《論語》中所云:“君子有所爲,有所不爲。”劉邕這種有悖常理的行爲,顯然不是君子之舉。他的故事也讓我們明白,人的喜好應該建立在正常、健康和道德的基礎之上,否則就會淪爲衆人的笑柄,被歷史所詬病。

嗜痂之癖-成語圖片

嗜痂之癖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