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殺成性
成語拼音
- shì shā chéng xìng
嗜殺成性成語解釋
- 嗜愛好∶殺人成了習性。形容極端兇殘。
典故出處
- 《孟子·梁惠王上》‘孰能一之?’對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在戰場上的種種行徑表明,其完全是一個嗜殺成性的惡魔,讓無數無辜的生命消逝。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亂世之中,有一位名叫衛鞅的將領。他出生於一個軍事世家,自幼便展現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和強烈的權力慾望。
當時,各國紛爭不斷,戰亂頻繁。衛鞅憑藉着家族的背景和自身的能力,很快在軍中嶄露頭角。他所率領的軍隊,作戰勇猛,令敵人聞風喪膽。
然而,隨着戰功的不斷累積,衛鞅的內心也逐漸發生了變化。他不再滿足於僅僅戰勝敵人,而是渴望通過血腥的手段來建立自己的絕對權威。
在一次攻城戰役中,衛鞅的軍隊遭到了頑強的抵抗。儘管最終成功破城,但己方也損失慘重。衛鞅惱羞成怒,下令對城中的百姓進行屠殺,無論男女老少,皆不放過。一時間,城中血流成河,哀鴻遍野。
此後,衛鞅的嗜殺成性變得愈發不可收拾。每攻佔一座城池,他都會以各種藉口對城中的居民進行大肆殺戮。他認爲,只有通過這種極端的方式,才能讓敵人徹底屈服,讓自己的威名遠揚。
然而,他的這種殘暴行徑引起了許多人的不滿和恐懼。就連他身邊的一些將領和士兵,也對他的行爲感到不恥。
一位名叫李賢的謀士曾多次勸諫衛鞅,說道:“將軍,殺戮過多,必失民心。自古以來,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此嗜殺成性,恐非長久之計。”但衛鞅卻不以爲然,他堅信武力和恐懼纔是統治的根本。
最終,衛鞅的殘暴統治引發了民衆的強烈反抗。各地紛紛起義,聯合起來對抗他的軍隊。曾經威風凜凜的衛鞅,此時卻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
正所謂“多行不義必自斃”,衛鞅在衆人的討伐聲中,最終走向了滅亡。他的嗜殺成性,不僅給自己帶來了滅頂之災,也讓無數無辜的生命遭受了劫難,成爲了歷史長河中的一段慘痛教訓。
嗜殺成性-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