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柄

成语拼音

shòu rén yǐ bǐng

授人以柄成语解释

把剑柄交给别人。比喻将权力交给别人或让人抓住缺点、失误,使自己被动。

典故出处

汉书·梅福传》倒持泰阿,授楚其柄。”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他在处理这件事时不够谨慎,留下了诸多漏洞,结果授人以柄,被对手抓住了把柄。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某个时期,天下纷争不断,各国为了争夺土地和资源,战乱频繁。 有一个小国,其国君名叫卫庄公。卫庄公性格刚愎自用,且不听忠言。他手下有一位大臣,名叫石厚。石厚为人奸诈狡猾,善于谄媚,深得卫庄公的宠信。 然而,卫庄公的长子公子完却是一个心地善良、正直聪慧之人。他见石厚的种种恶行,常常劝谏父亲远离此人,以免被其误导,祸乱国家。但卫庄公对公子完的劝告置若罔闻,依旧对石厚信任有加。 随着时间的推移,石厚的野心逐渐膨胀。他竟然鼓动卫庄公废长立幼,企图扶持卫庄公的幼子州吁为继承人。州吁自幼好武,性格暴戾,而卫庄公却在石厚的蛊惑下,不顾群臣反对,执意立州吁为太子。 卫庄公去世后,州吁果然继位。州吁上台后,非但没有励精图治,反而穷兵黩武,对外频繁发动战争,对内则横征暴敛,搞得民不聊生,国家动荡不安。 公子完见此情形,忧心忡忡,多次向州吁进谏,希望他能改弦更张,施行仁政。但州吁和石厚根本不听,反而认为公子完是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 石厚为了讨好州吁,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让州吁通过对外战争来树立自己的威望,转移国内民众的不满情绪。于是,州吁贸然发动了对邻国的战争。然而,这场战争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使本国的国力更加衰弱,民众的怨愤也愈发强烈。 在这个关键时刻,公子完挺身而出,他秘密联络了一些对州吁和石厚的所作所为不满的大臣和将领,准备推翻州吁的统治。然而,他们的计划不慎泄露,被石厚察觉。 石厚立刻向州吁进谗言,诬陷公子完谋反。州吁大怒,下令将公子完处死。公子完含冤而死,国人皆为之悲痛。 此时,州吁和石厚的倒行逆施已经引起了众怒。邻国也趁机对卫国发动了进攻,卫国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 而石厚的父亲石碏,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他对儿子的所作所为痛心疾首,决定大义灭亲。石碏假意迎合州吁和石厚,为他们出谋划策,让州吁派石厚去请教陈国的国君,寻求支持。 石厚不知是计,欣然前往。而石碏早已暗中派人给陈国国君送信,陈述了卫国的乱局以及石厚和州吁的罪行,请求陈国协助除掉这两个祸国殃民之人。 陈国国君收到信后,当即决定将石厚扣押。州吁得知石厚被扣,亲自率兵前往陈国营救,却被陈国军队击败。最终,州吁和石厚被陈国所擒,并被遣送回卫国。 卫国百姓对这两个罪人恨之入骨,纷纷要求严惩。石碏顺应民意,将石厚处死。而州吁也被处以极刑。 卫庄公和州吁因为宠信奸佞,不听忠言,最终导致国家陷入混乱,自己也落得悲惨的下场。他们的行为可谓是“授人以柄”,将权力和把柄交给了心术不正之人,从而给自己和国家带来了灭顶之灾。这个故事也警示后人,要明辨是非,亲贤臣,远小人,切勿因一时的糊涂而授人以柄,招致祸患。

授人以柄-成语图片

授人以柄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