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之不恭
成语拼音
- què zhī bù gōng
却之不恭成语解释
- 却:推却。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与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
典故出处
- 《孟子·万章下》:“却之却之为不恭。”
成语典故
- 战国时期,孟子的学生万章向孟子请教人际交往的问题,孟子认为对人应该恭敬。万章说:“一再推却,拒绝别人的礼物是不恭敬的,为什么?”孟子说:“高贵的人送东西给你,你如果拒绝就是不恭敬的,因此你应该接受。”。
成语造句
- 别人送我这么贵重的礼物,我要是不收下的话感觉却之不恭。
成语故事
-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经常互相送礼、互派使者以示友好。
有一次,晋国的大夫荀跞出使鲁国。鲁国国君热情地接待了他,并准备了丰厚的礼物要送给他。荀跞一开始觉得不太好意思接受,想要推辞。但鲁国的大臣们纷纷劝说他,如果不接受这些礼物,那就是对鲁国的不尊重,会显得有些傲慢无礼。荀跞思考再三,觉得如果一再拒绝确实显得有些“却之不恭”,于是便接受了鲁国的礼物。
这件事情在诸侯国之间传扬开来,大家都对荀跞的做法表示理解和赞同。因为在那个时代,各国之间的交往有着一套特定的礼仪和规范,接受他国的礼物也是一种表示友好和尊重的方式。如果无故拒绝,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误解和矛盾。
后来,“却之不恭”这个成语就流传了下来,用来形容对别人的邀请、赠予或好意,如果拒绝的话,就显得不礼貌。它强调了在人际交往中,要恰当处理他人的善意和热情,不能轻易地予以回绝,否则可能会伤害到别人的感情。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当别人真诚地邀请我们参加活动、给予帮助或赠送礼物时,我们需要慎重考虑如何回应。如果确实有特殊原因不能接受,也应该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歉意,而不是生硬地拒绝。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因为不当的拒绝而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和误解。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善意和热情,让别人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和友好。
却之不恭-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