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手就毙

成语拼音

shù shǒu jiù bì

束手就毙成语解释

毙死。捆起手来等死。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坐着等失败。

典故出处

宋·洪迈《容斋续笔·靖康时事》予顷修《靖康实录》,窃痛一时之祸,以堂堂大邦,中外之兵数十万,曾不能北向发一矢、获一胡,端坐都城,束手就毙。”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面对敌人的包围,他没有丝毫退缩,而是奋起反抗,绝不想束手就毙。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动荡时期,天下纷争不断,各方势力为了争夺领土和权力,战火纷飞。 有一个名叫安宁城的小城,其地理位置重要,成为了各方势力觊觎的目标。城中的百姓原本过着平静祥和的生活,然而战争的阴影逐渐笼罩了这片土地。 当时,安宁城的城主名叫李正,他是一位正直善良且富有责任感的领袖。当得知敌军即将来袭的消息后,李正心急如焚,他深知敌军兵力强大,而自己城中的兵力和资源都十分有限。但他并没有选择退缩,而是积极地组织防御,准备与敌军拼死一战。 然而,城中有一小部分人被敌军的强大所吓倒。他们在城中散播恐慌和绝望的情绪,甚至试图劝说李正放弃抵抗,向敌军投降,以免遭受灭顶之灾。李正严词拒绝了这些人的提议,他表示哪怕战斗到最后一刻,也绝不轻易屈服。 战争终于爆发,敌军如潮水般涌来,攻势凶猛。尽管安宁城的军民们奋力抵抗,但在敌军的强大压力下,局势越来越不利。城墙被攻破,敌军涌入城中,城中陷入一片混乱。 在这危急关头,那些之前主张投降的人彻底失去了抵抗的意志,他们四散奔逃,不再听从李正的指挥。李正身边的将士们一个个倒下,他自己也身负重伤。面对如此绝境,李正心中充满了悲愤和无奈。他望着满目疮痍的城池和惊慌失措的百姓,深知已无力回天。 最终,李正不愿成为敌军的俘虏,遭受侮辱,他选择了拔剑自刎,以死明志。而那些原本想要投降、束手就毙的人,也并没有得到敌军的怜悯,大多在战乱中失去了生命。 安宁城的悲剧,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它警示着后人,在面对困难和强敌时,绝不能轻易放弃抵抗,束手就毙。只有勇敢地抗争,才有可能迎来一线生机。而那些选择屈服和逃避的人,往往最终也无法逃脱悲惨的命运。

束手就毙-成语图片

束手就毙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