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手就斃
成語拼音
- shù shǒu jiù bì
束手就斃成語解釋
- 斃死。捆起手來等死。比喻遇到困難不積極想辦法,坐着等失敗。
典故出處
- 宋·洪邁《容齋續筆·靖康時事》予頃修《靖康實錄》,竊痛一時之禍,以堂堂大邦,中外之兵數十萬,曾不能北向發一矢、獲一胡,端坐都城,束手就斃。”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面對敵人的包圍,他沒有絲毫退縮,而是奮起反抗,絕不想束手就斃。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動盪時期,天下紛爭不斷,各方勢力爲了爭奪領土和權力,戰火紛飛。
有一個名叫安寧城的小城,其地理位置重要,成爲了各方勢力覬覦的目標。城中的百姓原本過着平靜祥和的生活,然而戰爭的陰影逐漸籠罩了這片土地。
當時,安寧城的城主名叫李正,他是一位正直善良且富有責任感的領袖。當得知敵軍即將來襲的消息後,李正心急如焚,他深知敵軍兵力強大,而自己城中的兵力和資源都十分有限。但他並沒有選擇退縮,而是積極地組織防禦,準備與敵軍拼死一戰。
然而,城中有一小部分人被敵軍的強大所嚇倒。他們在城中散播恐慌和絕望的情緒,甚至試圖勸說李正放棄抵抗,向敵軍投降,以免遭受滅頂之災。李正嚴詞拒絕了這些人的提議,他表示哪怕戰鬥到最後一刻,也絕不輕易屈服。
戰爭終於爆發,敵軍如潮水般涌來,攻勢兇猛。儘管安寧城的軍民們奮力抵抗,但在敵軍的強大壓力下,局勢越來越不利。城牆被攻破,敵軍涌入城中,城中陷入一片混亂。
在這危急關頭,那些之前主張投降的人徹底失去了抵抗的意志,他們四散奔逃,不再聽從李正的指揮。李正身邊的將士們一個個倒下,他自己也身負重傷。面對如此絕境,李正心中充滿了悲憤和無奈。他望着滿目瘡痍的城池和驚慌失措的百姓,深知已無力迴天。
最終,李正不願成爲敵軍的俘虜,遭受侮辱,他選擇了拔劍自刎,以死明志。而那些原本想要投降、束手就斃的人,也並沒有得到敵軍的憐憫,大多在戰亂中失去了生命。
安寧城的悲劇,成爲了那個時代的一個縮影。它警示着後人,在面對困難和強敵時,絕不能輕易放棄抵抗,束手就斃。只有勇敢地抗爭,纔有可能迎來一線生機。而那些選擇屈服和逃避的人,往往最終也無法逃脫悲慘的命運。
束手就斃-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