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偷豪夺

成语拼音

qiǎo tōu háo duó

巧偷豪夺成语解释

诈取与强抢。常用以形容不择手段获取财物或权利。

典故出处

宋·苏轼《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诗:“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成语典故

北宋末年,书画家米芾喜欢收藏书画真迹,他用尽一切手段去得到别人的书画,先是借阅研究,然后赖着不还,最后是临摹一幅还给主人。宰相蔡京是书画家,同样爱好收藏,很多人去进贡。米芾想尽一切办法从蔡京儿子蔡攸出得到王羲之的字。

成语造句

他靠着不正当的手段在生意场上巧偷豪夺,获取了大量财富,这种行为实在令人不齿。

成语故事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米芾的书画家,他的艺术才华令人赞叹不已。 米芾对各种珍贵的书画作品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一次,他听闻一位富商手中有一幅绝世名画,便想方设法要去一观。当他终于见到那幅画时,心中顿时涌起强烈的占有欲。 富商自然明白这幅画的珍贵,并不愿轻易出让。然而米芾却使出了各种手段,软磨硬泡,试图让富商将画转让给他。他凭借自己的巧舌如簧和对书画的独特见解,不断地在富商面前夸赞这幅画,同时也暗示自己对它的渴望。 在这个过程中,米芾可谓是用尽心思,用尽手段。他时而以欣赏之名长时间逗留,时而又找出各种理由与富商周旋。富商虽有所警觉,但也架不住米芾的执着。 最终,在米芾的不懈努力下,富商无奈之下将画转让给了他。米芾满心欢喜地将画带回家中,仔细欣赏研究。然而,他的这种行为却被一些人视为“巧偷豪夺”。 其实,在历史上,像米芾这样为了得到自己心仪之物而不择手段的人并不少见。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性中的贪婪和欲望。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米芾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也是不可忽视的。 就如同历史上的许多故事一样,米芾的行为既有其负面的一面,也有其积极的一面。他的巧偷豪夺或许让人不齿,但他对书画艺术的贡献也是不可磨灭的。我们在看待这样的故事时,不能仅仅从一个方面去评判,而应该全面地分析和理解。通过这样的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人性的复杂,以及历史的多元性。同时,也能让我们在面对自己的欲望和追求时,更加谨慎地思考和行动,避免走上极端的道路。

巧偷豪夺-成语图片

巧偷豪夺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