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长补短
成语拼音
- qǔ cháng bǔ duǎn
取长补短成语解释
- 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吸取这个的长处来弥补那个的短处。
典故出处
- 《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成语典故
- 战国时期,滕文公从楚国路经宋国时会见孟子,孟子给他讲一些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勉励他要以尧舜之道治理天下,还要他截长补短,发挥地区优势,以仁政来治理天下,滕国可以成为一个强国。滕文公听了孟子的言论未置可否,只是微笑应付。
成语造句
- 我们应该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学会发现他人的优点,从而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做到取长补短,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成语故事
-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高和矮的部落。高部落的族人都身材高大,他们擅长采摘高处的果实,建造高大的房屋,但在穿越矮小的洞穴和狭窄的通道时却显得很笨拙。而矮部落的族人则身材矮小,他们能够轻松地在低矮的洞穴中穿梭,行动敏捷,却难以够到高处的东西。
有一次,高部落和矮部落共同生活的森林中发生了一场大火。大火过后,森林里的资源变得非常匮乏,为了生存,两个部落不得不一起去寻找新的食物和栖息地。
在这个过程中,高部落发现矮部落在穿越一些复杂的地形时非常有优势,而矮部落也看到了高部落采摘果实和建造住所的能力。于是,他们开始互相学习,高部落向矮部落请教如何灵活地穿越低矮之处,矮部落则向高部落学习如何更好地利用身高优势获取资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部落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他们不再只是单纯地学习对方的长处,而是将这些长处融合到自己的生活中,创造出了更有效的生存方式。高部落的人学会了矮部落的灵活技巧,矮部落的人也掌握了高部落的一些本领。
就这样,高部落和矮部落通过取长补短,共同度过了艰难的时期,并且变得越来越强大。他们的故事也被流传了下来,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佳话。
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高部落和矮部落的经历正是对这句话的生动诠释。他们没有固执地坚守自己的优势而忽视对方的长处,而是能够以开放的心态去学习和接纳,从而实现了共同的进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高部落和矮部落一样,学会取长补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沾沾自喜,也不能只盯着别人的短处而轻视他人。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闪光点,虚心地学习他人的长处,同时也要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努力加以改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让我们铭记高部落和矮部落的故事,以取长补短的精神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机遇,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取长补短-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