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标白缠

成语拼音

sǐ biāo bái chán

死标白缠成语解释

指极力纠缠。

典故出处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明明已经没有希望了,他却还在那里死标白缠,不肯放弃。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小镇上,生活着两户人家,一家姓张,一家姓王。张家是书香门第,家中子弟皆饱读诗书,为人谦逊有礼;王家则以经商为业,家境殷实,但在邻里间的名声却不太好,常因一些小事与人争执不休。 这一年,镇上要修建一座新桥,方便人们的出行。由于所需费用不菲,镇上决定让各家各户按财力出资。张家主动承担了较多的份额,而王家却想方设法地想要少出一些。负责此事的是镇上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他按照各家的实际情况定下了出资的数目。 王家对此极为不满,认为自己出的钱太多了,便天天去找老者理论,甚至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声吵闹。老者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这是根据实际情况公平定下的,但王家却充耳不闻,依旧死标白缠。 他们不仅在老者面前胡搅蛮缠,还四处散播谣言,说老者偏袒张家,从中谋取私利。一时间,小镇上议论纷纷。张家听闻此事后,派家中长子前去劝解王家,希望他们以大局为重,不要因为这点钱财而坏了名声。然而,王家却把张家的好意当成了炫耀和挑衅,更是变本加厉。 老者见王家如此不讲道理,便决定不再理会他们。但王家却不依不饶,每天都守在老者家门口,让老者不得安宁。最后,老者忍无可忍,将此事上报给了官府。 官府派人前来调查,发现老者的分配公正合理,王家纯属无理取闹。于是,官府对王家进行了严厉的斥责,并责令他们按照规定出资,不得再有异议。王家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灰溜溜地交了钱。 此事过后,王家在镇上的名声一落千丈,生意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张家因顾全大局、通情达理,赢得了众人的尊重和赞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人处世应当讲道理、守规矩,切不可像王家那样死标白缠,否则最终只会自食恶果。在历史的长河中,类似的例子屡见不鲜。如三国时期的杨修,凭借自己的小聪明,多次在曹操面前卖弄,甚至死标白缠地猜测曹操的心思,最终落得个被斩首的下场。又如唐代的安禄山,妄图通过叛乱谋取皇位,对朝廷死标白缠地纠缠,最终也是身败名裂。所以,我们应当以史为鉴,学会理智、平和地处理问题,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顺畅。

死标白缠-成语图片

死标白缠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