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標白纏

成語拼音

sǐ biāo bái chán

死標白纏成語解釋

指極力糾纏。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明明已經沒有希望了,他卻還在那裏死標白纏,不肯放棄。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生活着兩戶人家,一家姓張,一家姓王。張家是書香門第,家中子弟皆飽讀詩書,爲人謙遜有禮;王家則以經商爲業,家境殷實,但在鄰里間的名聲卻不太好,常因一些小事與人爭執不休。 這一年,鎮上要修建一座新橋,方便人們的出行。由於所需費用不菲,鎮上決定讓各家各戶按財力出資。張家主動承擔了較多的份額,而王家卻想方設法地想要少出一些。負責此事的是鎮上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他按照各家的實際情況定下了出資的數目。 王家對此極爲不滿,認爲自己出的錢太多了,便天天去找老者理論,甚至在大庭廣衆之下大聲吵鬧。老者耐心地向他們解釋,這是根據實際情況公平定下的,但王家卻充耳不聞,依舊死標白纏。 他們不僅在老者面前胡攪蠻纏,還四處散播謠言,說老者偏袒張家,從中謀取私利。一時間,小鎮上議論紛紛。張家聽聞此事後,派家中長子前去勸解王家,希望他們以大局爲重,不要因爲這點錢財而壞了名聲。然而,王家卻把張家的好意當成了炫耀和挑釁,更是變本加厲。 老者見王家如此不講道理,便決定不再理會他們。但王家卻不依不饒,每天都守在老者家門口,讓老者不得安寧。最後,老者忍無可忍,將此事上報給了官府。 官府派人前來調查,發現老者的分配公正合理,王家純屬無理取鬧。於是,官府對王家進行了嚴厲的斥責,並責令他們按照規定出資,不得再有異議。王家這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灰溜溜地交了錢。 此事過後,王家在鎮上的名聲一落千丈,生意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而張家因顧全大局、通情達理,贏得了衆人的尊重和讚譽。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爲人處世應當講道理、守規矩,切不可像王家那樣死標白纏,否則最終只會自食惡果。在歷史的長河中,類似的例子屢見不鮮。如三國時期的楊修,憑藉自己的小聰明,多次在曹操面前賣弄,甚至死標白纏地猜測曹操的心思,最終落得個被斬首的下場。又如唐代的安祿山,妄圖通過叛亂謀取皇位,對朝廷死標白纏地糾纏,最終也是身敗名裂。所以,我們應當以史爲鑑,學會理智、平和地處理問題,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順暢。

死標白纏-成語圖片

死標白纏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