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衣节口

成语拼音

suō yī jié kǒu

缩衣节口成语解释

指省吃省穿,生活节俭。

典故出处

宋·苏轼《乞不给散青苗钱斛状》农民之家,量入为出,缩衣节口,虽贫亦足。”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为了攒钱买房子,他平日里省吃俭用,即便收入不错,也缩衣节口,不舍得多花一分钱。

成语故事

在古代,有一个名叫赵和的书生,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户家庭。他家境贫寒,父母辛勤劳作,却仅能维持一家人的温饱。 赵和自幼聪慧,深知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他在村里的私塾求学,刻苦勤奋,每日最早到最晚归。然而,随着年岁增长,家里的经济压力愈发沉重。为了供赵和继续读书,父母不得不节衣缩食,甚至连生病都舍不得花钱医治。 赵和看在眼里,疼在心中。他决定自己也做出努力,帮助家庭减轻负担。于是,他开始缩衣节口。平日里,他不再与同窗们一起去集市游玩,也不再购买任何零食和文具。他穿着破旧的衣裳,补丁叠着补丁,却毫不在意他人的目光。 吃饭时,他总是只吃最简单的饭菜,哪怕是粗茶淡饭,也能填饱肚子便足矣。同窗们有时会嘲笑他的寒酸,他却不为所动,心中坚定着读书出人头地的信念。 时光荏苒,赵和凭借着自己的努力,终于在乡试中脱颖而出,考中了秀才。可这只是他迈出的第一步,往后的路依旧漫长而艰辛。 为了准备会试,赵和需要更多的书籍和学习资料。但家里已经拿不出多余的钱来支持他。赵和没有气馁,他利用空闲时间去帮村里的富户抄书,换取微薄的报酬。即便如此,他依旧缩衣节口,将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学习上。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赵和在会试中一举高中,成为了一名进士。他的名字传遍了家乡,人们对他的坚持和努力赞不绝口。 赵和入朝为官后,始终铭记曾经缩衣节口的日子,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作风。他深知百姓的疾苦,为官清廉,为当地的百姓做了许多实事好事,深受百姓爱戴。 赵和的故事流传开来,成为了人们教育子女要懂得节俭、勤奋努力的典范。缩衣节口,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

缩衣节口-成语图片

缩衣节口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