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晦之计

成语拼音

tāo huì zhī jì

韬晦之计成语解释

韬把才华隐藏起来;晦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典故出处

《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成语典故

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

成语造句

他在复杂的局势中,巧妙运用各种手段,看似平常,实则是在实施韬晦之计,以待时机成熟,一鸣惊人。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乱世之中,有一位名叫李逸的谋士。 李逸生活在一个诸侯纷争、战乱频繁的时代。他才华出众,智谋过人,一心想要寻找一位明主,施展自己的抱负,拯救苍生。然而,在这混乱的局势中,各方势力错综复杂,稍有不慎,不仅抱负无法实现,还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起初,李逸投靠了一位势力较强的诸侯。他尽心尽力为其出谋划策,帮助这位诸侯在几次战役中取得了胜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李逸发现这位诸侯心胸狭隘,目光短浅,且生性多疑,并非能够成就大业之人。 李逸深知继续留在这位诸侯身边,不仅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还可能会因功高震主而遭猜忌。于是,他决定离开。但他明白,若直接提出离开,定会引起诸侯的怀疑和不满,甚至可能会被暗中加害。 经过深思熟虑,李逸决定采用韬晦之计。他开始故意在一些决策上表现得犹豫不决,不再像以往那样果断明智。在面对诸侯的询问时,他也总是含糊其辞,仿佛失去了往日的智谋。在军事会议上,他甚至会提出一些看似荒谬的建议,让众人对他的能力产生怀疑。 不仅如此,他还装作沉迷于酒色之中,每日饮酒作乐,不再关心军政事务。诸侯见他如此,渐渐地对他失去了信任和重视,认为他已不再是当初那个足智多谋的谋士。 终于,在一个合适的时机,李逸以身体不适为由,请求辞官归乡。诸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甚至没有一丝挽留。 离开诸侯之后,李逸开始四处游历,寻找真正有雄才大略的明主。经过一番波折,他遇到了一位志向高远、礼贤下士的君主。李逸向其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谋略,得到了君主的赏识和重用。 在这位君主的麾下,李逸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为其出谋划策,最终帮助君主成就了一番伟大的事业,实现了自己的抱负,也让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李逸以韬晦之计成功地摆脱了困境,寻得了明主,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一故事也成为了后世人们在面对复杂局势时,善于隐忍、保存实力、等待时机的典范。

韬晦之计-成语图片

韬晦之计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