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之夭夭

成语拼音

táo zhī yāo yāo

逃之夭夭成语解释

本意是形容桃花茂盛艳丽◇借用逃之夭夭”表示逃跑,是诙谐的说法。

典故出处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成语典故

撞人者逃之夭夭,众人向他投去愤怒的眼光。

成语造句

他在犯了错误之后,没有想着承担责任,而是寻找机会逃之夭夭。

成语故事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名叫子虚的小国。这个国家虽不大,但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平静。 子虚国的国王有一位宠臣叫卫成,他外表英俊,能言善辩,深得国王的信任。然而,这卫成却是个心怀叵测之人。 有一年,子虚国遭遇了严重的旱灾,百姓颗粒无收,饥荒肆虐。国王心急如焚,决定开仓放粮,救济灾民。他将此事交给卫成去办理,希望能尽快缓解百姓的困境。 可卫成却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他在放粮的过程中,中饱私囊,克扣了大量的粮食,然后将其倒卖,获取了巨额的财富。 此事最终还是被一些正直的官员察觉,他们向国王禀报了卫成的罪行。国王听闻后大怒,立即下令要将卫成捉拿问罪。 卫成得到消息后,深知自己罪责难逃。他没有勇气面对国王的审判,更不想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价,于是决定逃跑。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卫成带着他搜刮来的财宝,偷偷地逃出了子虚国的都城。一路上,他不敢走大路,专挑偏僻的小道前行,生怕被人发现。 然而,国王已经下令全国通缉他,各个关卡都加强了盘查。卫成如同惊弓之鸟,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经过多日的奔波,卫成狼狈不堪,形容憔悴。但他仍不敢有丝毫的停歇,一心只想逃离这个国家,远远地避开国王的追捕。 最终,卫成成功地逃出了子虚国。他逃到了一个遥远的地方,隐姓埋名,试图开始新的生活。 而子虚国的百姓们在得知卫成逃之夭夭后,无不愤慨。国王也为自己错信了这样一个奸臣而懊悔不已。 从此,“逃之夭夭”这个成语就流传开来,用以形容某人狼狈地逃跑,试图逃避责任或惩罚。它也警示着后人,要保持正直和善良,切莫因一时的贪欲而走上不归路,否则终将落得如卫成一般,只能逃之夭夭,成为众人唾弃的对象。

逃之夭夭-成语图片

逃之夭夭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