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饥号寒
成语拼音
- tí jī háo hán
啼饥号寒成语解释
- 啼哭;号叫。因为饥饿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
典故出处
- 唐·韩愈《进学解》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成语典故
- 值岁凶,啼饥号寒。★清·王晫《今世说·贤媛》
成语造句
-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百姓们流离失所,常常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啼饥号寒的声音不绝于耳。
成语故事
- 在古代,有一个小村庄,这里的人们大多以农耕为生。然而,有一年,气候异常,先是大旱,接着又是洪涝,庄稼颗粒无收。
村子里有一对夫妻,丈夫叫阿强,妻子叫阿珍。他们原本勤劳善良,生活虽不富裕但也能温饱。可这场天灾让他们的日子陷入了极度的困境。
家里的存粮很快就吃光了,阿强不得不每天外出寻找食物,可周围能吃的东西都被人们搜刮一空。阿珍因为饥饿和劳累,身体越来越虚弱,他们的孩子也饿得面黄肌瘦,整天啼哭不止。
村子里的情况都差不多,人们四处奔走,啼饥号寒。老人和孩子因为身体孱弱,很多都没能挺过去。阿强看着这一幕幕惨状,心中充满了无奈和痛苦。
有一天,阿强听说城里的大户人家在施粥救济灾民,他决定带着妻儿前往。一路上,他们看到了更多的悲惨景象,有的人倒在路边,有的人饿得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阿强一家相互扶持,艰难地前行。
终于到了城里,施粥的地方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阿强一家也加入其中,他们在寒风中等待着,饥饿和寒冷让他们瑟瑟发抖。
这时,一位路过的官员看到了这一幕,心中略有触动。他回想起史书上所记载的那些灾荒之年,百姓们也是如此啼饥号寒,民不聊生。他深知,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救灾措施,必将引发更大的社会动荡。
于是,这位官员回到府中,立即上书朝廷,详细陈述了灾区的惨状,恳请朝廷调拨更多的粮食和物资来救济灾民。朝廷在接到奏报后,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迅速组织了大规模的救援行动。
在各方的努力下,灾民们终于得到了及时的救助,度过了这场难关。阿强一家也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他们回到了村子,努力耕种,期盼着来年能有一个好收成,不再经历啼饥号寒的日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天灾时,百姓是多么的脆弱和无助,而一个关心民生的政府和有担当的官员又是多么的重要。同时,也让我们铭记历史上那些啼饥号寒的岁月,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
啼饥号寒-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