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飢號寒
成語拼音
- tí jī háo hán
啼飢號寒成語解釋
- 啼哭;號叫。因爲飢餓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餓受凍的悲慘生活。
典故出處
- 唐·韓愈《進學解》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飢。”
成語典故
- 值歲凶,啼飢號寒。★清·王晫《今世說·賢媛》
成語造句
- 在那個動盪的年代,百姓們流離失所,常常是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啼飢號寒的聲音不絕於耳。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小村莊,這裏的人們大多以農耕爲生。然而,有一年,氣候異常,先是大旱,接着又是洪澇,莊稼顆粒無收。
村子裏有一對夫妻,丈夫叫阿強,妻子叫阿珍。他們原本勤勞善良,生活雖不富裕但也能溫飽。可這場天災讓他們的日子陷入了極度的困境。
家裏的存糧很快就喫光了,阿強不得不每天外出尋找食物,可週圍能喫的東西都被人們搜刮一空。阿珍因爲飢餓和勞累,身體越來越虛弱,他們的孩子也餓得面黃肌瘦,整天啼哭不止。
村子裏的情況都差不多,人們四處奔走,啼飢號寒。老人和孩子因爲身體孱弱,很多都沒能挺過去。阿強看着這一幕幕慘狀,心中充滿了無奈和痛苦。
有一天,阿強聽說城裏的大戶人家在施粥救濟災民,他決定帶着妻兒前往。一路上,他們看到了更多的悲慘景象,有的人倒在路邊,有的人餓得連走路的力氣都沒有。阿強一家相互扶持,艱難地前行。
終於到了城裏,施粥的地方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伍。阿強一家也加入其中,他們在寒風中等待着,飢餓和寒冷讓他們瑟瑟發抖。
這時,一位路過的官員看到了這一幕,心中略有觸動。他回想起史書上所記載的那些災荒之年,百姓們也是如此啼飢號寒,民不聊生。他深知,若不及時採取有效的救災措施,必將引發更大的社會動盪。
於是,這位官員回到府中,立即上書朝廷,詳細陳述了災區的慘狀,懇請朝廷調撥更多的糧食和物資來救濟災民。朝廷在接到奏報後,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迅速組織了大規模的救援行動。
在各方的努力下,災民們終於得到了及時的救助,度過了這場難關。阿強一家也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他們回到了村子,努力耕種,期盼着來年能有一個好收成,不再經歷啼飢號寒的日子。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天災時,百姓是多麼的脆弱和無助,而一個關心民生的政府和有擔當的官員又是多麼的重要。同時,也讓我們銘記歷史上那些啼飢號寒的歲月,珍惜如今來之不易的和平與繁榮。
啼飢號寒-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