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兵黩武

成语拼音

qióng bīng dú wǔ

穷兵黩武成语解释

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典故出处

《三国志·吴书·陆抗传》:“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雕瘁,寇不为衰,见我已大病矣。”

成语典故

东吴后期的名将陆抗,二十岁时就被任命为建武校尉;带领他父亲陆逊留下的部众五千人。公元264年,孙皓当了东吴的国君,三十八岁的陆抗担任镇军大将军。当时,东吴的朝政非常腐败。孙皓荒淫暴虐,宫女有好几千人,还向民间掠夺;又用剥面皮、凿眼睛筹酷刑任意杀人。陆抗对孙皓的所作所为非常不满,多次上疏,劝谏他对外加强防守,对内改善政治,以增强国力。他曾在奏疏中一次陈述当前应做的事达十六件之多。但是,孙皓对他的建议置之不理。  公元272年,镇守西陵的吴将步阐投降晋朝。陆抗得知后、立即率军征讨步阐。他知道晋军一定会来接应步阐,因此命令军民在西陵外围修筑一道坚固的围墙。吴将多次要求攻打西陵,但陆抗总是不许。等到工事完成;晋军已经赶到西陵接应步阐,陆抗率军击退来援的晋军,再向西陵发起猛攻,很快攻进城内,将叛将步阐杀死。当时,晋朝的车骑将军羊枯镇守襄阳。他见陆抗能攻善守,知道要打败东吴并不容易,因此对东吴采取和解策略:部下掠夺了东吴的孩子,他下令放回;行军到东吴边境,收割了东吴方面的庄稼,就送绢帛给东吴作抵偿,猎获的禽兽已被吴人打伤,就送还东吴。陆抗明白羊枯的用意,也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晋商。两人还经常派使者往来,互相表示友好。因此,吴、晋一部分边境地带一时出现了和好的局面。孙皓听说那里的边境和好,很不高兴,派人责问陆抗。陆抗回话说:“一乡一县尚且不能没有信义,何况大国呢!我如果不这样做,反而会显出羊枯很有威德,对他没有什么损害。”孙皓听了,无话可说;但他还是想出兵攻晋。陆抗见军队不断出动,百姓精疲力竭,便向孙皓上疏说。“现在,朝廷不从事富国强兵,加紧农业生产,储备粮食,让有才能的人发挥作用,使各级官署不荒怠职守,严明升迁制度以激励百官,审慎实施刑罚以警戒百姓,用道德教导官吏,以仁义安抚百姓,反而听任众将追求名声,用尽所有兵力,好战不止,耗费的资财动以万计,士兵疲劳不堪。这样,敌人没有削弱,而我们自己倒象生了一场大病。”陆抗还郑重指出,吴、晋两国实力不同,今天即使出兵获胜,也得不偿失。所以,应该停止用兵,积蓄力量,以待时机。”但是,孙皓对陆抗的这些忠告都听不进去。后来陆抗去世,晋军讨伐东吴,沿着长江顺流东下,势如破竹,吴国终于被晋所灭亡。

成语造句

某些国家为了自身利益,在国际上不断挑起事端,这种行为简直就是穷兵黩武,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

成语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的国王,他野心勃勃,一心想要扩张自己的领土和势力。 这位国王名叫厉王,他不顾国家的实际情况和百姓的承受能力,频繁地发动战争。他不断地征集士兵,让他们奔赴战场,去攻打周边的国家和地区。百姓们生活困苦,农田荒芜,商业凋零,但厉王却毫不理会,依然执着于他的军事扩张计划。 厉王的大臣们多次劝谏他,希望他能以国家和百姓的利益为重,停止这种穷兵黩武的行为。他们引用历史上的教训,讲述那些因为过度征战而导致国家衰落、百姓受苦的事例。然而,厉王却认为这些大臣们是在阻碍他的伟大事业,对他们的劝谏充耳不闻。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的财政状况日益恶化,百姓们的生活更加艰难。士兵们在战场上也渐渐失去了斗志,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所为之战斗的并不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福祉,而是国王的个人野心。 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对厉王的行为感到愤怒和恐惧,他们纷纷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厉王的侵略。在一次大规模的战争中,厉王的军队遭遇了惨败,损失惨重。百姓们对厉王彻底失望,他们纷纷起来反抗,要求厉王下台。 最终,厉王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不得不放弃了他的穷兵黩武政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然而,此时国家已经遭受了巨大的创伤,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元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穷兵黩武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行为。它不仅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也会让统治者自己陷入困境。在追求国家利益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理性和克制,避免过度使用武力,而是通过和平、合作和发展的方式来实现国家的繁荣和稳定。正如古人所说:“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我们应该珍惜和平,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世界。

穷兵黩武-成语图片

穷兵黩武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