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可通神
成语拼音
- qián kě tōng shén
钱可通神成语解释
- 比喻金钱的魔力极大。
典故出处
- 唐·张固《幽闲鼓吹》卷五十二:“钱十万可通神矣,无不可回之事,吾惧祸及,不得不止。”
成语典故
- 唐朝父子担任宰相的不少,祖孙三代都担任宰相的则只有张延赏家一例。在唐朝,张家号称“三相张家”,张延赏的父亲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名相张嘉贞,张延赏本人是唐德宗时期的宰相,他的儿子张弘靖是唐宪宗时期的宰相。因此,时人常说:“河东张,不寻常。” 张延赏原名张宝符,张嘉贞去世时他才四岁。开元间,唐玄宗曾经召见张宝符,并赐给他“延赏”这个名字。延赏的意思是“赏延于世”,这是唐玄宗鼓励张延赏继承父志,将其父的名声发扬光大之意。张延赏长大后果然不负圣意,高中进士,被任命为河南尹。 安史之乱后,中原一带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张延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任河南尹的。上任后,他以身作则,提倡节俭,疏通河渠,安稳人心,招抚民众,河南恢复了元气。 由于政绩卓著,唐德宗任命张延赏为宰相,继而又命他兼掌朝廷的赋税收支。张延赏早就听说有一桩大案冤情极深,一直颇为愤慨,就想借此机会严查此案。所以,一到任,张延赏便将狱吏召到跟前说:“这个错案已拖了很长时间了,现在限令你们十天内结案。” 第二天,张延赏早早来到衙门,刚一落座便发现公案上有一张纸条,上面写有两行小字:“孝敬张大人三万贯钱,请您不要再过问这个案子了。”张延赏身为宰相,从未见过有人如此嚣张地行贿,他气得把纸条撕了,并召来狱吏,将十日期限改为五日。 谁知第三天早上,张延赏的公案上又出现一张小字条,仅有四字:“钱五万贯”。这一次比一次高的价码无疑是一种挑战,张延赏大怒,他告诉狱吏:“两日内必须结案。” 张延赏以为自己的浩然正气一定可以镇住行贿者,可万万没料到,第四天,“嚣张”的小纸条又出现了,上面写着“钱十万贯”。这次,张延赏沉默了,他长叹一声说:“钱一旦到了十万贯这个份儿上,鬼神都能买通了,还有什么办不成的事呢?我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啊!”此事就这样不了了之。
成语造句
- 在某些腐败的环境中,金钱似乎真的能起到很大作用,有时甚至给人一种钱可通神的感觉。
成语故事
- 在唐朝时期,有一个叫张延赏的官员。张延赏本是世家子弟,有着出众的才能和远大的抱负。
当时,张延赏被任命为度支使,负责掌管国家的财政收支。一天,他正在处理政务时,有人前来禀报了一件棘手的案件。原来,有两个百姓因为争夺一处房产而闹上了公堂,双方都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张延赏仔细审查了案件的细节,觉得其中一方明显理亏,但那一方却似乎有着强大的后台。
不久之后,张延赏就发现自己不断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和干扰,有人暗示他要偏袒那无理的一方。张延赏心中十分恼怒,他决定要公正地处理此案,绝不徇私枉法。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所面临的阻力越来越大,各种说情的人纷至沓来。
有一天,张延赏的一位亲信悄悄对他说:“大人,您可知这背后的势力非同小可,他们似乎有足够的钱财来打通各种关节,此事恐怕难以秉公处理啊。”张延赏听后,皱起了眉头,他坚定地说:“我岂会因钱财而放弃公正?”
可是,事情的发展却出乎他的意料。那无理的一方不断通过各种手段施加影响,甚至公然贿赂张延赏的下属。张延赏虽然极力抵制,但最终还是在重重压力之下不得不做出了妥协。
事后,张延赏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愤懑。他感慨道:“唉,没想到这钱财的力量竟如此之大,真可谓是钱可通神啊!”这件事让他深刻地认识到,在当时的社会中,金钱的魔力有时甚至可以超越法律和道德。
历史上,类似这样钱可通神的事例并不鲜见。在许多朝代,贪官污吏横行,他们为了钱财可以出卖自己的良心和职责,使得社会秩序混乱,百姓苦不堪言。而那些有钱有势的人,则可以凭借着财富来操纵一切,无视法律和公正。
然而,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黑暗的现象,才更加凸显出那些坚守正义、不为金钱所动的官员的可贵。他们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人们对公平和正义的希望。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该时刻警惕金钱的腐蚀作用,不能让金钱成为我们追求公正和道德的阻碍。我们要秉持着正确的价值观,坚决抵制金钱的诱惑,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让钱可通神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
钱可通神-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