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可通神
成語拼音
- qián kě tōng shén
錢可通神成語解釋
- 比喻金錢的魔力極大。
典故出處
- 唐·張固《幽閒鼓吹》卷五十二:“錢十萬可通神矣,無不可回之事,吾懼禍及,不得不止。”
成語典故
- 唐朝父子擔任宰相的不少,祖孫三代都擔任宰相的則只有張延賞家一例。在唐朝,張家號稱“三相張家”,張延賞的父親是唐玄宗開元年間的名相張嘉貞,張延賞本人是唐德宗時期的宰相,他的兒子張弘靖是唐憲宗時期的宰相。因此,時人常說:“河東張,不尋常。” 張延賞原名張寶符,張嘉貞去世時他才四歲。開元間,唐玄宗曾經召見張寶符,並賜給他“延賞”這個名字。延賞的意思是“賞延於世”,這是唐玄宗鼓勵張延賞繼承父志,將其父的名聲發揚光大之意。張延賞長大後果然不負聖意,高中進士,被任命爲河南尹。 安史之亂後,中原一帶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張延賞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出任河南尹的。上任後,他以身作則,提倡節儉,疏通河渠,安穩人心,招撫民衆,河南恢復了元氣。 由於政績卓著,唐德宗任命張延賞爲宰相,繼而又命他兼掌朝廷的賦稅收支。張延賞早就聽說有一樁大案冤情極深,一直頗爲憤慨,就想借此機會嚴查此案。所以,一到任,張延賞便將獄吏召到跟前說:“這個錯案已拖了很長時間了,現在限令你們十天內結案。” 第二天,張延賞早早來到衙門,剛一落座便發現公案上有一張紙條,上面寫有兩行小字:“孝敬張大人三萬貫錢,請您不要再過問這個案子了。”張延賞身爲宰相,從未見過有人如此囂張地行賄,他氣得把紙條撕了,並召來獄吏,將十日期限改爲五日。 誰知第三天早上,張延賞的公案上又出現一張小字條,僅有四字:“錢五萬貫”。這一次比一次高的價碼無疑是一種挑戰,張延賞大怒,他告訴獄吏:“兩日內必須結案。” 張延賞以爲自己的浩然正氣一定可以鎮住行賄者,可萬萬沒料到,第四天,“囂張”的小紙條又出現了,上面寫着“錢十萬貫”。這次,張延賞沉默了,他長嘆一聲說:“錢一旦到了十萬貫這個份兒上,鬼神都能買通了,還有什麼辦不成的事呢?我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啊!”此事就這樣不了了之。
成語造句
- 在某些腐敗的環境中,金錢似乎真的能起到很大作用,有時甚至給人一種錢可通神的感覺。
成語故事
- 在唐朝時期,有一個叫張延賞的官員。張延賞本是世家子弟,有着出衆的才能和遠大的抱負。
當時,張延賞被任命爲度支使,負責掌管國家的財政收支。一天,他正在處理政務時,有人前來稟報了一件棘手的案件。原來,有兩個百姓因爲爭奪一處房產而鬧上了公堂,雙方都各執一詞,互不相讓。張延賞仔細審查了案件的細節,覺得其中一方明顯理虧,但那一方卻似乎有着強大的後臺。
不久之後,張延賞就發現自己不斷受到來自各方的壓力和干擾,有人暗示他要偏袒那無理的一方。張延賞心中十分惱怒,他決定要公正地處理此案,絕不徇私枉法。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他所面臨的阻力越來越大,各種說情的人紛至沓來。
有一天,張延賞的一位親信悄悄對他說:“大人,您可知這背後的勢力非同小可,他們似乎有足夠的錢財來打通各種關節,此事恐怕難以秉公處理啊。”張延賞聽後,皺起了眉頭,他堅定地說:“我豈會因錢財而放棄公正?”
可是,事情的發展卻出乎他的意料。那無理的一方不斷通過各種手段施加影響,甚至公然賄賂張延賞的下屬。張延賞雖然極力抵制,但最終還是在重重壓力之下不得不做出了妥協。
事後,張延賞心中充滿了無奈和憤懣。他感慨道:“唉,沒想到這錢財的力量竟如此之大,真可謂是錢可通神啊!”這件事讓他深刻地認識到,在當時的社會中,金錢的魔力有時甚至可以超越法律和道德。
歷史上,類似這樣錢可通神的事例並不鮮見。在許多朝代,貪官污吏橫行,他們爲了錢財可以出賣自己的良心和職責,使得社會秩序混亂,百姓苦不堪言。而那些有錢有勢的人,則可以憑藉着財富來操縱一切,無視法律和公正。
然而,也正是因爲有了這些黑暗的現象,才更加凸顯出那些堅守正義、不爲金錢所動的官員的可貴。他們如同黑暗中的明燈,照亮了人們對公平和正義的希望。
在當今社會,我們也應該時刻警惕金錢的腐蝕作用,不能讓金錢成爲我們追求公正和道德的阻礙。我們要秉持着正確的價值觀,堅決抵制金錢的誘惑,努力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讓錢可通神這樣的悲劇不再重演。
錢可通神-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