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源异流
成语拼音
- tóng yuán yì liú
同源异流成语解释
- 指起始、发端相同而趋向、终结不同。
典故出处
- 明·何景明《寄粹夫》诗之一君就河内栖,予从关西役;同源异流止,抚事乘心迹。”
成语典故
- [仲默]惟七言律与献吉同源异流。★清·陈田《明诗纪事丁签·何景明》
成语造句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和法家,在治国理念上有诸多差异,但追根溯源,二者又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可谓同源异流。
成语故事
- 在华夏大地的悠悠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令人感慨万千的故事。其中,就有一个关于“同源异流”的传奇。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繁荣昌盛的王朝。这个王朝的开国君主英明神武,励精图治,使得国家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他深知百姓乃国家之根本,因此大力推行仁政,减轻赋税,鼓励农耕,让百姓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位君主的子孙们逐渐忘却了先辈的治国理念和艰辛创业的精神。继位的君主们开始沉迷于享乐,追求奢华的生活。他们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修建豪华的宫殿,举办奢靡的宴会。朝中的大臣们也分为了不同的派系,有的坚守正道,一心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利益着想;有的则阿谀奉承,迎合君主的喜好,只为谋取个人的荣华富贵。
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位大臣尤为引人注目。一位名叫李忠,他出身贫寒,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一步步走到了朝堂之上。李忠心怀天下,始终铭记着先辈们的教诲,他多次向君主进谏,指出国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建议。然而,他的忠言却被君主视为逆耳之言,不仅没有得到采纳,反而遭到了其他奸臣的排挤和陷害。
另一位大臣名叫王贵,他原本也是一位有志之士,但在权力和利益的诱惑下,逐渐迷失了自我。他与那些奸臣们勾结在一起,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择手段。他们在朝堂上拉帮结派,打压异己,使得朝政日益腐败。
尽管李忠和王贵最初都怀着报效国家的理想踏入仕途,但最终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李忠因坚持正义,被流放边疆;而王贵则在奸臣的簇拥下,权倾朝野。
然而,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王朝的百姓们在沉重的压迫下,终于忍无可忍,纷纷揭竿而起。各地的起义军风起云涌,迅速席卷了整个国家。此时的王朝,内忧外患,摇摇欲坠。
在这危急关头,李忠虽然身处边疆,却心系国家。他组织起当地的民众,组成了一支义军,与其他起义军遥相呼应,共同对抗朝廷的暴政。而王贵等奸臣们,在面对国家的危机时,却只顾着自己的身家性命,纷纷携带着搜刮来的财宝逃离了京城。
最终,在李忠和众多义军将领的共同努力下,起义军推翻了这个腐朽的王朝,建立了一个新的政权。新的君主吸取了前朝的教训,广纳贤才,推行仁政,国家逐渐恢复了生机和活力。
回顾这段历史,李忠和王贵这两位大臣,原本都有着相同的起点,都怀揣着为国家效力的初心。但由于个人的选择和追求不同,最终走向了“同源异流”的结局。这个故事也警示着后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坚守正道,不忘初心,方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
同源异流-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