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让贤路

成语拼音

tuì ràng xián lù

退让贤路成语解释

退让辞职的谦词;贤路贤才仕进路。辞官退隐,让有才能的出来做事。

典故出处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愿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在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时,他没有丝毫犹豫,主动为更有能力的年轻人创造条件,展现出了退让贤路的高风亮节。

成语故事

在古代,有一个名叫郑国的诸侯国。当时,郑国的国君年事已高,国家的未来走向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 在朝堂之上,有两位大臣,一位叫子产,另一位叫公孙段。子产才华出众,心怀天下,一心为了郑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公孙段也颇有能力,但心胸相对狭隘,更看重个人的权势和利益。 随着国君身体每况愈下,关于谁能继承国君之位辅佐朝政,成为了朝堂争论的核心。子产深知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他一心想要为郑国挑选出最合适的接班人。经过深思熟虑,他认为自己的才能虽然能够治理好国家,但为了郑国的长远发展,应该让更有能力和德行的人来担当重任。 而公孙段则一心想要争夺这个高位,他四处拉拢人心,试图通过权谋手段获取支持。 然而,在这关键时刻,子产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他主动向国君推荐了一位年轻有为、德才兼备的官员,甘愿放弃自己可能获得的高位,为这位贤能之人退让贤路。 子产的这一举动,引起了朝堂的轩然大波。很多人不理解他为何要放弃如此难得的机会,甚至有人怀疑他别有用心。但子产不为所动,他坦然地面对众人的质疑,说道:“吾所为者,乃为郑国之长远计。个人之荣辱得失,何足挂齿?唯有贤能之人居高位,方能使郑国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国君听闻子产的这番话,深为感动,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任命了那位贤能的官员。而郑国也在新的领导者的带领下,日益强大,人民生活富足。 历史上,像子产这样能够退让贤路的人并不多见。在权力和利益面前,大多数人往往难以割舍,争得头破血流。但正是因为有子产这样的贤明之士,能够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才为后人所传颂和敬仰。他们的行为,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后人前行的道路,让我们明白,真正的伟大不在于拥有多少权力和财富,而在于能够为了更崇高的目标,舍弃个人的私利。

退让贤路-成语图片

退让贤路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