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引类

成语拼音

tuō wù yǐn lèi

托物引类成语解释

指援引类似的事物寄托己意。

典故出处

宋·苏轼《答黄鲁直书》《古风》二首,托物引类,真得古诗人之风,而轼非其人也。”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在文学创作中,作者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以平凡的事物托物引类,深刻地表达出复杂的情感和宏大的主题。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小镇上,生活着一位名叫李明的文人。李明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却一直未能在仕途上有所建树。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更加专注于文学创作,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来表达内心的想法和对世界的观察。 有一天,李明在小镇外的山林中漫步,思考着如何能够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来阐述自己对于人生和社会的见解。正当他陷入沉思之时,一只蝴蝶翩翩飞过,落在了一朵娇艳的花朵上。李明瞬间被这一幕吸引,心中涌起了一股灵感。 回到家中,李明决定以这只蝴蝶和花朵为素材,创作一篇文章。他在文中详细地描绘了蝴蝶的轻盈美丽,以及花朵的娇艳动人,通过对它们的细致描写,引申出了关于自由、美好和生命短暂的思考。 不久之后,李明的这篇文章在小镇上流传开来,人们纷纷赞叹他的文笔和深刻的思想。但李明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又一次,小镇上发生了一起纠纷。两户人家因为一块土地的归属问题而争执不休,甚至大打出手。李明听闻此事,决定再次发挥自己的才华,希望能够化解这场矛盾。 他来到了纠纷现场,并没有直接评判谁对谁错,而是指着旁边的一棵大树和树下的小草说道:“大家看这棵大树,它高大挺拔,为人们遮风挡雨。而这小草虽然渺小,却也有着自己的生机和价值。大树和小草在这片土地上共生,各得其所。我们又为何不能像它们一样,相互包容,找到一个和谐共处的方式呢?”众人听了李明的这番话,都陷入了沉思。 渐渐地,两户人家意识到了自己的冲动和狭隘,最终和平地解决了土地归属的问题。 李明通过这样托物引类的方式,成功地解决了许多镇上的问题和纠纷。他以自然之物为喻,引导人们去思考人生的道理、社会的和谐,让人们在平凡的事物中领悟到深刻的哲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明的名声越来越大,他的托物引类之法也被更多的人所知晓和借鉴。他的故事传遍了周边的地区,成为了人们口中传颂的佳话。 李明的经历告诉我们,托物引类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创作的手法,更是一种智慧的处世之道。它能够让我们从身边的事物中汲取力量和启示,以更加平和、理性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托物引类-成语图片

托物引类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