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自危

成语拼音

rén rén zì wēi

人人自危成语解释

每个人都感到自己不安全,有危险。

典故出处

《史记·李斯列传》:“法令诛罚,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

成语典故

公元前209年,秦始皇在出巡途中得了重病。临终前,他命令中东府赵高写诏书,要公子扶苏速回咸阳奔丧。赵高却扣下遗诏,与秦始皇小儿子胡亥进行密谋。他们伪造遗诏,说秦始皇立胡亥为太子,逼令扶苏和大将蒙恬自杀。阴谋得逞,胡亥当了皇帝,称秦二世。胡亥拜赵高为郎中令,朝中政事全由赵高把持。胡亥和赵高生怕别人不服,制订了更加严酷的刑法。他们还大杀信不过的人,首先杀死了蒙恬的弟弟蒙毅。胡亥又将12个兄弟和10个姐妹一起杀掉。受牵连而被杀的无法计数。  由于秦二世昏庸残暴,法令苛严,大臣们个个提心吊胆,人人自危,朝廷一片混乱。公元前207年,秦王朝终于被农民起义军推翻。后来,人们以“人人自危”作成语,形容每个人都感到自己有危险,不安全。

成语造句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社会秩序混乱,人人自危,人们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成语故事

在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纷争不断,局势动荡不安。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国力日益强盛,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扩张。在这个过程中,秦国的一位权臣赵高逐渐崭露头角。 赵高为人阴险狡诈,善于阿谀奉承,深得秦二世胡亥的信任。随着权力的膨胀,赵高开始铲除异己,他捏造罪名,陷害了许多忠良之士。一时间,朝中大臣们人人提心吊胆,生怕哪天灾祸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有一天,赵高为了进一步试探大臣们对他的忠诚度,特意牵来一头鹿献给秦二世,并故意说这是一匹马。秦二世感到十分诧异,笑着说:“丞相是不是弄错了,这明明是鹿,怎么会是马呢?”赵高却面不改色地转身问群臣:“你们说这到底是鹿还是马?”有些大臣慑于赵高的权势,沉默不语;有些大臣则阿谀奉承,附和赵高说是马;但也有正直的大臣直言不讳地说是鹿。 这件事后,赵高将那些说实话的大臣纷纷治罪,朝中的气氛愈发紧张,人人自危。大臣们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之中,不知道何时就会被赵高陷害。而赵高则利用这种恐怖的氛围,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权力,将整个朝廷玩弄于股掌之间。 这种人人自危的局面持续了很长时间,最终导致了秦朝的加速灭亡。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对朝廷充满了怨恨。当起义的烽火燃起时,秦朝迅速土崩瓦解。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人自危”这个成语也流传了下来,它提醒着人们当一个社会或组织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时,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也警示着后人要警惕权力的滥用和不正当的行为,以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人人自危-成语图片

人人自危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