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自危

成語拼音

rén rén zì wēi

人人自危成語解釋

每個人都感到自己不安全,有危險。

典故出處

《史記·李斯列傳》:“法令誅罰,日益深刻,羣臣人人自危,欲畔者衆。”

成語典故

公元前209年,秦始皇在出巡途中得了重病。臨終前,他命令中東府趙高寫詔書,要公子扶蘇速回咸陽奔喪。趙高卻扣下遺詔,與秦始皇小兒子胡亥進行密謀。他們僞造遺詔,說秦始皇立胡亥爲太子,逼令扶蘇和大將蒙恬自殺。陰謀得逞,胡亥當了皇帝,稱秦二世。胡亥拜趙高爲郎中令,朝中政事全由趙高把持。胡亥和趙高生怕別人不服,制訂了更加嚴酷的刑法。他們還大殺信不過的人,首先殺死了蒙恬的弟弟蒙毅。胡亥又將12個兄弟和10個姐妹一起殺掉。受牽連而被殺的無法計數。  由於秦二世昏庸殘暴,法令苛嚴,大臣們個個提心吊膽,人人自危,朝廷一片混亂。公元前207年,秦王朝終於被農民起義軍推翻。後來,人們以“人人自危”作成語,形容每個人都感到自己有危險,不安全。

成語造句

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社會秩序混亂,人人自危,人們都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

成語故事

在戰國時期,各國之間紛爭不斷,局勢動盪不安。 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後,國力日益強盛,開始了大規模的對外擴張。在這個過程中,秦國的一位權臣趙高逐漸嶄露頭角。 趙高爲人陰險狡詐,善於阿諛奉承,深得秦二世胡亥的信任。隨着權力的膨脹,趙高開始剷除異己,他捏造罪名,陷害了許多忠良之士。一時間,朝中大臣們人人提心吊膽,生怕哪天災禍就會降臨到自己頭上。 有一天,趙高爲了進一步試探大臣們對他的忠誠度,特意牽來一頭鹿獻給秦二世,並故意說這是一匹馬。秦二世感到十分詫異,笑着說:“丞相是不是弄錯了,這明明是鹿,怎麼會是馬呢?”趙高卻面不改色地轉身問羣臣:“你們說這到底是鹿還是馬?”有些大臣懾於趙高的權勢,沉默不語;有些大臣則阿諛奉承,附和趙高說是馬;但也有正直的大臣直言不諱地說是鹿。 這件事後,趙高將那些說實話的大臣紛紛治罪,朝中的氣氛愈發緊張,人人自危。大臣們每天都生活在恐懼之中,不知道何時就會被趙高陷害。而趙高則利用這種恐怖的氛圍,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權力,將整個朝廷玩弄於股掌之間。 這種人人自危的局面持續了很長時間,最終導致了秦朝的加速滅亡。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對朝廷充滿了怨恨。當起義的烽火燃起時,秦朝迅速土崩瓦解。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人人自危”這個成語也流傳了下來,它提醒着人們當一個社會或組織中充滿了恐懼和不安時,將會帶來嚴重的後果,也警示着後人要警惕權力的濫用和不正當的行爲,以避免類似的悲劇再次發生。

人人自危-成語圖片

人人自危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