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取我与

成语拼音

rén qǔ wǒ yǔ

人取我与成语解释

取:拿;与:给。指商人囤积物资,待时出售以获厚利。

典故出处

《史记·货殖列传》:“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成语典故

战国时期,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国,厉行改革,加强统治。李悝从商人白圭的经商原则“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中得到启发,在经济改革中实行保护农民利益和发展农业生产的“平籴”法,从而使国家干预与调节经济,使魏国富强。

成语造句

在生意场上,他有着独特的经营理念,总是能做到人取我与,从而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商业领域中,有一个名叫陶朱公的人,他的经商智慧被人们广为传颂。 陶朱公原本是越国的大臣范蠡,在辅佐越王勾践成就霸业后,急流勇退,转而投身商业。他来到一个繁华的城镇,开始了自己的买卖生涯。 有一次,当地的粮食大丰收,市场上的粮食堆积如山,价格非常低廉。其他商人都纷纷低价抛售,担心粮食积压在手中会亏本。然而,陶朱公却反其道而行之,他大量收购这些廉价的粮食,将仓库都堆满了。人们对他的行为感到十分不解,认为他过于冒险。 不久之后,这个地区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旱灾,粮食大幅减产。市场上的粮食一下子变得稀缺起来,价格飞涨。这时,陶朱公将之前囤积的粮食拿出来出售。由于他是当时为数不多拥有大量粮食的人,人们纷纷前来购买,他因此获得了巨额的利润。 陶朱公的这种做法,正是“人取我与”的体现。他不随波逐流,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商机。他懂得在市场供大于求时低价买入,在供不应求时高价卖出。这种独特的商业眼光和经营策略,让他在商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正如《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记载的:“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陶朱公的智慧就在于能够敏锐地捕捉市场的变化,不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他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在面对复杂的情况时,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不能盲目跟风。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陶朱公的经商之道不仅在当时被人们称赞,更是对后世的商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商业智慧的典范。

人取我与-成语图片

人取我与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