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浮于事
成语拼音
- rén fú yú shì
人浮于事成语解释
- 浮:超过。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禄的等级。后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典故出处
- 《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成语典故
- 西汉时期,戴圣在《礼记》中讲述才能与俸禄的关系:俸禄和职位超过自己的能力和贡献,那就类似贪污;自己的勇力和贡献超过了俸禄和职位,就近似于廉洁。因此君子宁肯让自己浮于俸禄之上,也不愿让俸禄浮于自己能力之上。
成语造句
- 在那家公司里,存在着严重的人浮于事的现象,很多员工没有明确的职责,导致工作效率极其低下。
成语故事
- 在古代的一个国度里,有一段时期社会看似繁荣,实则隐藏着诸多问题。
这个国家的官场逐渐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由于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和官员选拔机制,许多人通过各种关系进入了官府任职。一时间,官府中人员众多,然而真正办实事、有才能的人却并不多。
其中有一位官员叫李源,他原本是满怀壮志进入仕途,想要有所作为。但他很快就发现,周围的同事们大多只是在混日子,每天只是按部就班地处理一些表面事务,而对于真正关乎百姓福祉的重要问题却常常敷衍了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人浮于事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一些重大的决策因为众人相互推诿、扯皮而迟迟无法落实,百姓的诉求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国家的发展渐渐陷入停滞,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
李源看到这种情况心急如焚,他多次向上面进言,希望能够改革这种不合理的状况,选拔真正有能力的人来担任重要职务。然而,他的声音却被淹没在了众多无所事事的官员的嘈杂声中。
在一次朝廷的会议上,李源再次鼓起勇气站出来,痛心疾首地指出当前人浮于事的严重性。他引用历史上那些因为官员不作为而导致国家衰落的例子,恳请大家重视起来。他说:“昔日有朝代因官员冗杂、人浮于事,最终走向衰败。我们如今若不及时改变,必定重蹈覆辙啊!”
然而,他的话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些习惯了安逸、不思进取的官员们根本不愿意改变现状,他们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
最终,这个国家因为内部的种种问题而陷入了困境,百姓生活困苦,社会动荡不安。而那些曾经人浮于事的官员们,也在这场危机中尝到了苦果。
这个故事深刻地反映了人浮于事所带来的危害。当一个组织或社会中充斥着大量不称职、不作为的人员时,必然会导致效率低下、发展停滞,甚至会引发严重的危机。只有真正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让有能力、有担当的人发挥作用,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人浮于事-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