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临大敌

成语拼音

rú lín dà dí

如临大敌成语解释

临:面临。好象面对着强大的敌人。形容把本来不是很紧迫的形势看得十分严重。

典故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八回:“到了抚院,又碰了止辕,衙门里扎了许多兵,如临大敌。”

成语典故

唐朝末年,黄巢率军起义,攻占了京城长安,唐僖宗仓惶出逃,任命进士出身的郑畋为凤翔节度使,让他坚守凤翔。郑畋到凤翔修造战车、扩充军队、加固城墙,把自己的家产分给士兵,军队日夜都如临大敌,打败尚让率领的5万大军。

成语造句

每次考试前他都显得十分紧张,仿佛如临大敌一般。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国家,边境时常受到来自其他势力的威胁。这个国家的将领们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时刻准备应对可能的入侵。 有一年,边境传来消息,一支规模庞大的敌军正在逼近,他们来势汹汹,似乎有着一举攻破边境防线的决心。得知这个消息后,整个国家都陷入了紧张的氛围之中。士兵们迅速集结,将领们紧急商议对策。 朝廷上下一片肃穆,每个人都仿佛如临大敌。大臣们纷纷进言,提出各种应对方案。有的主张主动出击,趁敌军立足未稳给予痛击;有的则认为应该坚守城池,以逸待劳。国王在权衡利弊之后,决定采取稳健的策略,先加强边境的防御工事,同时派遣探子密切监视敌军的动向。 将领们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日夜巡查营地,检查武器装备,确保每一个士兵都处于最佳状态。士兵们也深知此次战役的重要性,个个摩拳擦掌,准备为国家奋勇杀敌。 在敌军逼近边境的时候,他们发现这个国家的防守异常严密,每一处关隘都有重兵把守,每一座城池都固若金汤。敌军的首领意识到这次进攻不会那么容易得手,开始犹豫起来。 而这个国家的军队在如临大敌的状态下,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纪律性和战斗意志。他们严阵以待,不给敌军任何可乘之机。经过一段时间的僵持,敌军最终选择了撤退,因为他们明白,面对这样一个准备充分、众志成城的国家,强行进攻只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这场危机过后,这个国家更加重视国防建设,士兵们也始终保持着如临大敌的警惕性。他们明白,只有时刻准备着,才能在危机来临时从容应对,保卫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正如《吴子·料敌》中所说:“安国家之道,先戒为宝。”这个国家以此次事件为教训,不断加强自身的实力,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如临大敌-成语图片

如临大敌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