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臨大敵

成語拼音

rú lín dà dí

如臨大敵成語解釋

臨:面臨。好象面對着強大的敵人。形容把本來不是很緊迫的形勢看得十分嚴重。

典故出處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十八回:“到了撫院,又碰了止轅,衙門裏紮了許多兵,如臨大敵。”

成語典故

唐朝末年,黃巢率軍起義,攻佔了京城長安,唐僖宗倉惶出逃,任命進士出身的鄭畋爲鳳翔節度使,讓他堅守鳳翔。鄭畋到鳳翔修造戰車、擴充軍隊、加固城牆,把自己的家產分給士兵,軍隊日夜都如臨大敵,打敗尚讓率領的5萬大軍。

成語造句

每次考試前他都顯得十分緊張,彷彿如臨大敵一般。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國家,邊境時常受到來自其他勢力的威脅。這個國家的將領們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時刻準備應對可能的入侵。 有一年,邊境傳來消息,一支規模龐大的敵軍正在逼近,他們來勢洶洶,似乎有着一舉攻破邊境防線的決心。得知這個消息後,整個國家都陷入了緊張的氛圍之中。士兵們迅速集結,將領們緊急商議對策。 朝廷上下一片肅穆,每個人都彷彿如臨大敵。大臣們紛紛進言,提出各種應對方案。有的主張主動出擊,趁敵軍立足未穩給予痛擊;有的則認爲應該堅守城池,以逸待勞。國王在權衡利弊之後,決定採取穩健的策略,先加強邊境的防禦工事,同時派遣探子密切監視敵軍的動向。 將領們不敢有絲毫懈怠,他們日夜巡查營地,檢查武器裝備,確保每一個士兵都處於最佳狀態。士兵們也深知此次戰役的重要性,個個摩拳擦掌,準備爲國家奮勇殺敵。 在敵軍逼近邊境的時候,他們發現這個國家的防守異常嚴密,每一處關隘都有重兵把守,每一座城池都固若金湯。敵軍的首領意識到這次進攻不會那麼容易得手,開始猶豫起來。 而這個國家的軍隊在如臨大敵的狀態下,始終保持着高度的紀律性和戰鬥意志。他們嚴陣以待,不給敵軍任何可乘之機。經過一段時間的僵持,敵軍最終選擇了撤退,因爲他們明白,面對這樣一個準備充分、衆志成城的國家,強行進攻只會帶來巨大的損失。 這場危機過後,這個國家更加重視國防建設,士兵們也始終保持着如臨大敵的警惕性。他們明白,只有時刻準備着,才能在危機來臨時從容應對,保衛自己的國家和人民。正如《吳子·料敵》中所說:“安國家之道,先戒爲寶。”這個國家以此次事件爲教訓,不斷加強自身的實力,確保國家的長治久安。

如臨大敵-成語圖片

如臨大敵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