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影恶迹
成语拼音
- wèi yǐng è jì
畏影恶迹成语解释
- 比喻为人愚蠢,不明事理。
典故出处
- 《庄子·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他总觉得有人在背后议论他,其实这不过是他的心理作祟,如同畏影恶迹一般,纯属自己吓唬自己。
成语故事
- 在古代,有一个名叫子夏的人,他是孔子的学生之一。子夏生性聪慧,但有时也会过于敏感和多虑。
有一天,子夏在外出的路上,阳光明媚。当他行走时,发现自己的影子紧紧跟随在身后,怎么也甩不掉。他开始感到不安,觉得这影子仿佛是一个不吉利的存在。
走着走着,子夏又发现了自己留在地上的脚印。他盯着那些脚印,心中越发烦躁,认为这些痕迹是一种困扰和不祥之兆。
回到家中,子夏变得郁郁寡欢,茶饭不思。他的好友前来探望,见他这般模样,便询问缘由。子夏将自己在路上看到影子和脚印后的恐惧与厌恶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好友。
好友听后,不禁摇头叹息道:“子夏啊,你这是过于担忧了。影子和脚印,不过是因你行走而自然产生的现象,它们并无恶意,也并非什么凶兆。你如此害怕它们,实在是毫无道理。”
子夏却难以释怀,依旧沉浸在自己的恐惧之中。
这正如历史上的一些人物,他们在面对一些正常的事物或现象时,由于自身的过度敏感和错误的判断,而产生不必要的恐惧和厌恶。就像在战乱时期,有些将领因为对一些风吹草动过度警觉,误将普通的声响当作敌军来袭,从而自乱阵脚,导致战争的失败。
又如在政治斗争中,一些官员因过度揣测上级的意图,对一些正常的指令产生恐惧和抵触情绪,最终做出错误的决策,毁了自己的前程。
子夏畏影恶迹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不能被一些表面的现象所迷惑,更不能因为自己的过度想象和无端猜测而陷入不必要的恐惧和厌恶之中。应当以理性的思维和冷静的态度去面对所遇到的事物,如此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避免因无谓的担忧而给自己带来困扰和损失。
畏影恶迹-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