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罪之师
成语拼音
- wèn zuì zhī shī
问罪之师成语解释
- 比喻前来提出严厉责问的人。
典故出处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葛巾》日已向辰,喜无问罪之师。”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面对他国的挑衅,我们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以防敌人成为问罪之师。
成语故事
-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与纷争常常此起彼伏。而有这么一段故事,生动地诠释了“问罪之师”的含义。
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和资源,时常发生激烈的争斗。其中,有两个相邻的诸侯国,分别是强大的甲国和相对弱小的乙国。
甲国的国君野心勃勃,一心想要扩张领土,将目光瞄准了乙国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然而,乙国的百姓勤劳善良,国家治理也还算井井有条,并没有给甲国任何挑起事端的借口。
但甲国国君利欲熏心,不顾大臣们的劝阻,决定强行出兵攻打乙国。他召集了大批军队,浩浩荡荡地向乙国边境进发。
乙国国君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他深知自己的国家在军事力量上无法与甲国抗衡,但又不愿轻易放弃自己的子民和土地。于是,他召集了大臣们商议对策。
在朝会上,一位老臣站了出来,他说道:“大王,甲国此次出兵,师出无名。我们应当派出使者,前往其他诸侯国,诉说甲国的蛮横与无理,争取他们的支持和援助。如此一来,我们或许能够组成联军,对抗甲国的不义之师。”
乙国国君觉得此计可行,立刻派遣使者前往周边各国。使者们言辞恳切,详细地讲述了甲国的侵略行径,以及乙国的无辜和无奈。
周边各国的国君们听闻此事,纷纷对甲国的行为表示愤慨。他们意识到,如果任由甲国肆意侵略,自己的国家也可能会面临同样的威胁。于是,各国纷纷派出军队,与乙国组成了联军。
当甲国的军队气势汹汹地抵达乙国边境时,却发现等待他们的是一支由多个诸侯国组成的强大联军。联军的将领们义正言辞地指责甲国国君的侵略行为,并表示他们此次前来,乃是问罪之师,要让甲国为其不义之举付出代价。
甲国国君见此情形,心中大惊。他原本以为乙国孤立无援,没想到却引来了如此强大的反抗力量。此时,他的军队也开始出现了动摇,士气低落。
最终,在联军的强大攻势下,甲国的军队节节败退。甲国国君不得不下令撤军,灰溜溜地回到了自己的国家。
这场战争让甲国国君明白了,侵略和不义之举必然会遭到众人的反对和抵抗。而乙国通过智慧和外交手段,成功地组建了问罪之师,保卫了自己的国家和人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正义终将战胜邪恶,那些妄图凭借武力和强权欺凌弱小的人,最终都不会有好下场。
问罪之师-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