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罪之師
成語拼音
- wèn zuì zhī shī
問罪之師成語解釋
- 比喻前來提出嚴厲責問的人。
典故出處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葛巾》日已向辰,喜無問罪之師。”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面對他國的挑釁,我們必須做好充分準備,以防敵人成爲問罪之師。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戰爭與紛爭常常此起彼伏。而有這麼一段故事,生動地詮釋了“問罪之師”的含義。
那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之間爲了爭奪土地和資源,時常發生激烈的爭鬥。其中,有兩個相鄰的諸侯國,分別是強大的甲國和相對弱小的乙國。
甲國的國君野心勃勃,一心想要擴張領土,將目光瞄準了乙國肥沃的土地和豐富的資源。然而,乙國的百姓勤勞善良,國家治理也還算井井有條,並沒有給甲國任何挑起事端的藉口。
但甲國國君利慾薰心,不顧大臣們的勸阻,決定強行出兵攻打乙國。他召集了大批軍隊,浩浩蕩蕩地向乙國邊境進發。
乙國國君得知消息後,心急如焚。他深知自己的國家在軍事力量上無法與甲國抗衡,但又不願輕易放棄自己的子民和土地。於是,他召集了大臣們商議對策。
在朝會上,一位老臣站了出來,他說道:“大王,甲國此次出兵,師出無名。我們應當派出使者,前往其他諸侯國,訴說甲國的蠻橫與無理,爭取他們的支持和援助。如此一來,我們或許能夠組成聯軍,對抗甲國的不義之師。”
乙國國君覺得此計可行,立刻派遣使者前往周邊各國。使者們言辭懇切,詳細地講述了甲國的侵略行徑,以及乙國的無辜和無奈。
周邊各國的國君們聽聞此事,紛紛對甲國的行爲表示憤慨。他們意識到,如果任由甲國肆意侵略,自己的國家也可能會面臨同樣的威脅。於是,各國紛紛派出軍隊,與乙國組成了聯軍。
當甲國的軍隊氣勢洶洶地抵達乙國邊境時,卻發現等待他們的是一支由多個諸侯國組成的強大聯軍。聯軍的將領們義正言辭地指責甲國國君的侵略行爲,並表示他們此次前來,乃是問罪之師,要讓甲國爲其不義之舉付出代價。
甲國國君見此情形,心中大驚。他原本以爲乙國孤立無援,沒想到卻引來了如此強大的反抗力量。此時,他的軍隊也開始出現了動搖,士氣低落。
最終,在聯軍的強大攻勢下,甲國的軍隊節節敗退。甲國國君不得不下令撤軍,灰溜溜地回到了自己的國家。
這場戰爭讓甲國國君明白了,侵略和不義之舉必然會遭到衆人的反對和抵抗。而乙國通過智慧和外交手段,成功地組建了問罪之師,保衛了自己的國家和人民。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正義終將戰勝邪惡,那些妄圖憑藉武力和強權欺凌弱小的人,最終都不會有好下場。
問罪之師-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