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动为大

成语拼音

wú dòng wéi dà

无动为大成语解释

以不变动为至善。无为而治”的一种政治主张。

典故出处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面对他人的苦难,我们不能冷漠以对,无动为大从来都不是一种值得推崇的态度。

成语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陈国的小国。陈国的国君名叫陈侯,他统治的时期,国家虽然不大,但也算得上是安居乐业。 陈侯有一位大臣名叫子良,子良为人忠厚老实,一心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出谋划策。然而,陈侯却并非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常常在一些重要的决策上犹豫不决,缺乏果断和魄力。 有一年,陈国遭遇了严重的旱灾,农田颗粒无收,百姓们生活困苦,纷纷向陈侯请求开仓放粮,以解燃眉之急。子良得知此事后,心急如焚,立刻进宫面见陈侯,向他陈述灾情的严重,并建议迅速打开粮仓,救济灾民。 陈侯听了子良的话,心中却十分犹豫。他担心开仓放粮会影响到国家的储备,又害怕如果不救济灾民,会引发民怨。在这种两难的抉择面前,陈侯选择了沉默,他既不表示同意,也不表示反对,只是一味地拖延。 子良见陈侯毫无作为,心急如焚,多次进谏,可陈侯依然不为所动。时间一天天过去,灾情越来越严重,百姓们怨声载道,甚至有一些地方出现了小规模的骚乱。 就在这危急时刻,邻国的国君得知了陈国的情况,他派遣使者前来,建议陈侯尽快采取行动,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使者言辞恳切地说道:“君主治理国家,当以百姓为重。如今陈国百姓受苦,您若还无动于衷,必将失去民心,导致国家动荡。” 然而,陈侯却对邻国使者的劝告置若罔闻,依然没有做出任何实质性的决策。最终,陈国的灾情失控,百姓纷纷逃离家园,国家陷入了混乱和危机之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重大问题和责任时,不能像陈侯那样无动于衷。“无动为大”这种态度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正如古人云:“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作为领导者,应当有担当,有作为,积极主动地为民众解决问题,才能赢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使国家繁荣昌盛。

无动为大-成语图片

无动为大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