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尺之童

成语拼音

wǔ chǐ zhī tóng

五尺之童成语解释

指尚未成年的儿童。古尺短,故称。

典故出处

《孟子·滕文公子》从许子之道,则市价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成语典故

俺夫人治家严肃,有冰霜之操。内无应门五尺之童,年至十二三者,非呼召不敢辄入中堂。★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

成语造句

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即使是五尺之童也能感受到真挚的关爱所带来的温暖。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小镇上,生活宁静而祥和。镇中有一位名叫李伯的教书先生,他为人正直善良,学识渊博,深受镇民们的尊敬。 李伯开办了一所小小的私塾,招收镇里的孩童前来读书习字。在他的学生中,有一个名叫小虎的孩子,年约七八岁,聪明伶俐,但性格却颇为顽皮。 一天,小虎在私塾中与同窗打闹,不小心碰倒了李伯最珍视的一尊砚台,砚台摔成了两半。李伯看到这一幕,并未大发雷霆,而是平静地将小虎叫到跟前,温和地问道:“小虎,你可知错?”小虎低下头,小声嘟囔道:“先生,我知错了。”李伯微微一笑,说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但你要明白,在这私塾之中,应当遵守规矩,专心学业。” 小虎听后,连连点头。然而,没过几日,小虎又在课堂上调皮捣蛋,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李伯这次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说道:“小虎啊,我多次教导于你,为何你总是不听?你如此行为,将来如何能成为一个有担当、有作为之人?”小虎看着李伯严肃的表情,心中开始有了一丝悔意。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虎虽然偶尔还是会调皮,但在李伯的耐心教导下,逐渐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也开始努力收敛自己的性子。 有一天,镇上来了一位官员,他听闻李伯的私塾教导有方,特地前来视察。官员看到孩子们都在认真读书,心中十分满意。当他看到小虎时,便问李伯:“此子如何?”李伯回答道:“小虎原本顽皮,但经过教诲,已有悔改之意,假以时日,必能有所成。”官员点了点头,然后对小虎说:“孩子,你要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和百姓效力。”小虎郑重地点了点头。 数年后,小虎长大成人,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功名,成为了一名清正廉洁的官员。他始终铭记李伯的教诲,一心为百姓谋福祉。 当小虎回到家乡探望李伯时,李伯感慨地说:“当初的五尺之童,如今已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我甚是欣慰。”小虎则跪地拜谢道:“先生的教诲,学生终身难忘。” 正是李伯的悉心教导,让原本顽皮的小虎得以改过自新,最终成就一番事业。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即便是年幼的孩子,只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都有可能成为有用之才。

五尺之童-成语图片

五尺之童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