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不知肉味

成语拼音

sān yuè bù zhī ròu wèi

三月不知肉味成语解释

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典故出处

《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年轻的孔丘在季府赶车,曾偷偷去季府乐师师襄子那里去学琴,也能练几曲。后来师襄子得罪了季武子被赶出季府,在外沿街乞讨与卖艺。孔子在街头遇到落魄的琴师,诉说他当年在齐国听到《韶乐》三月不知肉味的感觉。

成语造句

听到那犹如天籁般的音乐,他沉浸其中,过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仿佛三月不知肉味。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有一次,孔子游历到齐国,偶然听到了韶乐。那韶乐的旋律优美动听,节奏和谐,犹如天籁之音。孔子完全沉浸其中,被这美妙的音乐深深打动。 在那段时间里,孔子整天痴迷地回味着韶乐的旋律,满脑子都是那动人的音符,以至于他竟然三个月都没有心思去品尝肉的味道。他的弟子们都感到十分惊讶和不解,因为他们知道孔子平时也是喜爱美食的。 孔子对弟子们说:“韶乐真是太完美了,它尽善尽美,达到了艺术的至高境界。我在欣赏韶乐的时候,仿佛进入了一个奇妙的境界,其他的一切都变得不重要了。” 孔子如此痴迷于韶乐,不仅是因为它的美妙动听,更是因为韶乐所传达出的深刻内涵和高尚品德。在孔子看来,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能够陶冶情操、提升品德的重要方式。 正如《礼记·乐记》中所说:“乐者,德之华也。”音乐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韶乐所展现出的那种和谐、美好、高尚,正是孔子所追求和推崇的。 这件事也充分体现了孔子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以及他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感知和深刻领悟。三月不知肉味,成为了一个形容人专注于某件事情而达到忘我境界的经典成语。它让我们看到了孔子这位伟大先哲在追求真理和美好时的那份热情与专注,也提醒着我们在生活中要保持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感知,用心去体会和领悟那些能够带给我们心灵触动的东西,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在历史的长河中,“三月不知肉味”这个成语一直流传至今,激励着无数人在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热爱的事物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和人生的升华。

三月不知肉味-成语图片

三月不知肉味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