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行

成语拼音

sān sī ér xíng

三思而行成语解释

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典故出处

《南齐书·公冶度》:“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文子为人谨慎,凡事都要“三思而行”,即多次考虑以后才决定做与不做。孔子都不赞同他的观点,认为只要再思就行,如果三思就会患得患失,疑惑不定了。不过看问题应该是一分为二,客观地分析问题。

成语造句

做任何决定之前都要认真思考,切不可盲目冲动,一定要做到三思而行。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鲁国的正卿季文子以谨慎多虑而闻名。 季文子在处理政务和各种事务时,总是会反复思考,权衡利弊,绝不轻易做出决定。有一次,鲁国准备与他国结盟,季文子负责谈判相关事宜。在谈判之前,他对这次结盟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他不仅考虑到当前两国的关系和利益,还仔细研究了结盟后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他的属下们见他长时间不做出决定,有些着急,纷纷劝说他赶快行动。但季文子不为所动,依旧认真思考着每一个细节。 他说:“此事关乎国家的未来和百姓的福祉,岂能草率行事?必须要经过深思熟虑,考虑到所有可能的后果,方可做出决策。”就这样,他又思考了数日,综合了各种因素,最终才制定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结盟方案。 季文子的这种行事风格虽然有时候会显得有些拖沓,但却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错误和麻烦。鲁国在他的治理下,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发展。 正如《论语》中所说:“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孔子听闻季文子的事迹后,评价说思考两次也就可以了。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季文子的谨慎态度。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他的“三思而行”为鲁国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需要这种“三思而行”的精神。面对重要的决策,我们不能仅凭一时冲动或者盲目跟从他人,而应该像季文子一样,仔细思考事情的前因后果、利弊得失,综合各种因素后再做出明智的选择。这样,我们才能避免因轻率而导致的失败和遗憾,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和未来。

三思而行-成语图片

三思而行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