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炉冬扇
成语拼音
- xià lú dōng shàn
夏炉冬扇成语解释
- 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典故出处
- 汉·王充《论衡·逢遇》今则不然,作无益之能,纳无补之说,以夏进炉,以冬奏扇,为所不欲得之事,献所不欲闻之语,其不遇祸,幸矣。”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在如今科技发达、空调普及的时代,售卖传统的扇子就如同夏炉冬扇,很难有市场。
成语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君主十分睿智且勤勉,努力让百姓们过上富足的生活。
在国家的一座大城市里,有一位名叫李商的商人。李商头脑灵活,善于捕捉商机,早年通过贩卖丝绸积累了不少财富。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的需求悄然发生了变化。
有一年夏天,天气异常炎热,人们都渴望能有一些清凉解暑的物品。李商心想,扇子在这个时候肯定会大受欢迎。于是,他投入大量资金,购进了一大批制作精美的扇子。这些扇子工艺精湛,扇面绘画优美,李商满心期待能借此大赚一笔。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李商准备大张旗鼓地售卖扇子时,天气突然发生了转变。一场罕见的暴雨倾盆而下,随后气温骤降,凉爽的天气持续了整个夏天。原本被李商寄予厚望的扇子,此时却无人问津。
李商不甘心就此失败,他决定将这些扇子囤起来,等待来年夏天再出售。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第二年夏天,气候凉爽宜人,人们对扇子的需求依旧不高。李商的扇子再次积压在仓库中。
心有不甘的李商没有放弃,转眼到了冬天。这一年冬天,格外寒冷,人们纷纷寻找能够取暖的物品。李商突发奇想,他觉得如果把扇子改造成可以发热的器具,说不定能卖出去。于是,他又花费大量钱财,请工匠对扇子进行改造。但无论怎么改造,扇子的本质决定了它无法提供有效的温暖。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李商的“创新”之举再次以失败告终。他的行为就如同“夏炉冬扇”一般,不合时宜,不仅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和精力,还让自己陷入了困境。
这个故事被人们口口相传,用来告诫后人,做事要审时度势,了解市场和环境的需求,切不可盲目行动,否则就会像李商一样,做出“夏炉冬扇”的蠢事,最终得不偿失。
从古至今,许多事例都证明了顺应时势的重要性。比如在战争中,将领需要根据战场形势灵活调整战术,若一味固执己见,采用不合时宜的战略,必然导致失败。在商业领域,企业需要紧跟市场潮流和消费者需求,及时调整产品和服务,否则就会被市场淘汰。在个人发展中,我们也需要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外部环境,选择合适的道路和时机,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
总之,“夏炉冬扇”这个成语提醒着我们,要善于观察和把握时机,让我们的行动与环境和需求相匹配,才能避免徒劳无功,走向成功。
夏炉冬扇-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