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爐冬扇

成語拼音

xià lú dōng shàn

夏爐冬扇成語解釋

夏天生火爐,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當時的需要,費了力氣而得不到好處。

典故出處

漢·王充《論衡·逢遇》今則不然,作無益之能,納無補之說,以夏進爐,以冬奏扇,爲所不欲得之事,獻所不欲聞之語,其不遇禍,幸矣。”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如今科技發達、空調普及的時代,售賣傳統的扇子就如同夏爐冬扇,很難有市場。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君主十分睿智且勤勉,努力讓百姓們過上富足的生活。 在國家的一座大城市裏,有一位名叫李商的商人。李商頭腦靈活,善於捕捉商機,早年通過販賣絲綢積累了不少財富。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市場的需求悄然發生了變化。 有一年夏天,天氣異常炎熱,人們都渴望能有一些清涼解暑的物品。李商心想,扇子在這個時候肯定會大受歡迎。於是,他投入大量資金,購進了一大批製作精美的扇子。這些扇子工藝精湛,扇面繪畫優美,李商滿心期待能借此大賺一筆。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就在李商準備大張旗鼓地售賣扇子時,天氣突然發生了轉變。一場罕見的暴雨傾盆而下,隨後氣溫驟降,涼爽的天氣持續了整個夏天。原本被李商寄予厚望的扇子,此時卻無人問津。 李商不甘心就此失敗,他決定將這些扇子囤起來,等待來年夏天再出售。然而,命運似乎總是喜歡捉弄人。第二年夏天,氣候涼爽宜人,人們對扇子的需求依舊不高。李商的扇子再次積壓在倉庫中。 心有不甘的李商沒有放棄,轉眼到了冬天。這一年冬天,格外寒冷,人們紛紛尋找能夠取暖的物品。李商突發奇想,他覺得如果把扇子改造成可以發熱的器具,說不定能賣出去。於是,他又花費大量錢財,請工匠對扇子進行改造。但無論怎麼改造,扇子的本質決定了它無法提供有效的溫暖。 在這個寒冷的冬天,李商的“創新”之舉再次以失敗告終。他的行爲就如同“夏爐冬扇”一般,不合時宜,不僅耗費了大量的錢財和精力,還讓自己陷入了困境。 這個故事被人們口口相傳,用來告誡後人,做事要審時度勢,瞭解市場和環境的需求,切不可盲目行動,否則就會像李商一樣,做出“夏爐冬扇”的蠢事,最終得不償失。 從古至今,許多事例都證明了順應時勢的重要性。比如在戰爭中,將領需要根據戰場形勢靈活調整戰術,若一味固執己見,採用不合時宜的戰略,必然導致失敗。在商業領域,企業需要緊跟市場潮流和消費者需求,及時調整產品和服務,否則就會被市場淘汰。在個人發展中,我們也需要根據自身的能力和外部環境,選擇合適的道路和時機,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和價值。 總之,“夏爐冬扇”這個成語提醒着我們,要善於觀察和把握時機,讓我們的行動與環境和需求相匹配,才能避免徒勞無功,走向成功。

夏爐冬扇-成語圖片

夏爐冬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