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逐客令
成语拼音
- xià zhú kè lìng
下逐客令成语解释
- 秦始皇曾下过逐客令,要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泛指主人赶走不受欢迎的客人。
典故出处
- 无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他在聚会中因为一些小误会就对朋友下逐客令,这种行为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成语故事
- 在战国末期,秦国逐渐崛起,国力日益强盛。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图强,使得秦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增。
当时的秦国,吸引了众多他国的人才前来效力。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却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秦国的宗室大臣们,看到外来的客卿们在秦国日益受到重用,心中充满了嫉妒和不满。他们担心这些外来人才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和利益,于是纷纷向秦王进言。
有一天,韩国派了一名水利专家名叫郑国,来帮助秦国修建一条大型的灌溉渠道,本意是想借此消耗秦国的人力和财力,从而削弱秦国的实力。这件事被秦国的宗室大臣们抓住了把柄,他们借此大做文章,对秦王说:“大王,如今从各诸侯国来秦国效力的客卿,大多是为了他们本国的利益而来,并非真心为秦国着想。他们就像隐藏在秦国的奸细,会给秦国带来巨大的危害。我们应该将这些外来的客卿统统驱逐出去,以免后患无穷。”
秦王听了这些话,心中也产生了疑虑和担忧,于是便下令驱逐所有在秦国为官的客卿。这道命令一下,许多为秦国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客卿都面临着被驱逐的命运。
在这些客卿之中,有一位名叫李斯的人。李斯原本是楚国上蔡人,他来到秦国后,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得到了秦王的赏识和重用。当他得知秦王下达了逐客令时,心中十分焦急和忧虑。
李斯深知,如果自己就这样被驱逐出秦国,不仅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而且秦国也将失去许多优秀的人才,这对于秦国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于是,他决定冒死向秦王进谏。
李斯给秦王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书信。他在信中说道:“从前秦穆公求贤若渴,从西戎迎来了由余,从东边的宛地得到了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了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了丕豹、公孙支。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贤才,秦穆公才能称霸西戎。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最终兼并了六国。秦惠王采用张仪的连横之计,打破了六国的合纵联盟,使得秦国的势力不断扩张。秦昭王得到范雎,废黜了穰侯,驱逐了华阳君,加强了王室的权力,使秦国的统治更加稳固。由此可见,秦国之所以能够强大,正是因为历代君王善于接纳和任用来自各国的人才。如果现在大王因为一些人的谗言而驱逐客卿,这就像是把无数的珍宝丢弃在外面,而把一些没用的东西当作宝贝留在国内。这样做,只会让其他诸侯国得到更多的人才,而使秦国变得弱小。”
秦王读完李斯的这封信后,如梦初醒,深深意识到自己下达逐客令是一个极其错误的决定。他立刻收回了逐客令,并且对李斯加以重用。
从此,秦国继续广纳贤才,最终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而“下逐客令”这个成语,也就流传了下来,用来形容主人赶走不受欢迎的客人。
下逐客令-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