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风败俗

成语拼音

shāng fēng bài sú

伤风败俗成语解释

伤、败:败坏。指败坏社会风俗。多用来遣责道德败坏的行为。

典故出处

唐·韩愈《论佛骨表》:“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成语典故

伤风败俗出处唐 韩愈《论佛骨表》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释义“伤”损伤。“败”败坏,败坏社会风气。常用于谴责不正当的行为。故事唐宪宗时,佛教盛行,连宪宗也笃信佛教。有一次,宪宗把传说是佛祖释迦牟尼的一块遗骨迎进宫内供奉。韩愈反对宪宗这一做法,特地写了《论佛骨表》,呈交给宪宗进行谏阻。在《论佛骨表》中,韩愈说:佛教是从外国传来的,中国古时候根本没有。尧、舜、禹等古代圣人不知道有什么佛教,但他们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他们在位的时间长,寿命也很长。佛教是从东汉明帝时期传人中国的,明帝在位只有18年,宋、齐、梁、陈和北魏后的各个朝代,对佛教无比信奉,但那些朝代的命都很短。就拿梁武帝来说吧,他祭相不用牲畜,自己不吃荤,还三次出家当和尚,结果还是被叛军包围,活活饿死。他本想求佛得到保佑,但却悲惨死去。现在,陛下把佛骨迎到宫里来供奉,使王公大臣们奔走施舍,浪费大量的财富。有的百姓愚昧无知,甚至发狂地烧的自己的身体,以表示自己对佛的虔诚。这败坏风俗的事,会被人们当作笑话四处传播,可不是一件小事啊!依我看来,应当把那块佛骨扔进水里或者投入火中才是!。

成语造句

他的行为简直令人不耻,在大庭广众之下做出那样伤风败俗的事情,严重违背了公序良俗和道德规范。

成语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宁静的小村庄。村子里的人们大多善良淳朴,过着简单而平静的生活。 然而,有一天,村子里来了一个行为怪异的人。他穿着奇装异服,举止轻佻,言语粗俗。他常常在村子里大声喧哗,做出一些不合常理的举动。这个人的出现,打破了村子原本的安宁。 他在公共场合毫不顾忌地做出一些有伤风化的行为,比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甚至还会对路过的女子言语轻薄。村民们对他的这些行为感到十分反感和厌恶,但他却不以为意,依旧我行我素。 渐渐地,这个人的行为影响到了村子里的一些年轻人。他们觉得这个人的行为很新奇,很有个性,于是开始模仿他的一举一动。他们也开始穿着怪异的服装,学着说一些粗俗的话语,甚至开始做出一些违背道德规范的事情。 村子里的风气就这样被一点点地败坏了。原本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的氛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争吵、混乱和不道德的行为。 村里的一些长者看到这种情况,忧心忡忡。他们意识到,如果再不采取行动,这个村子将会陷入混乱和堕落之中。于是,他们决定召集全体村民,共同商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在村民大会上,长者们引经据典,讲述了历史上那些因为伤风败俗而导致国家衰败、社会动荡的例子。他们强调,良好的风俗和道德是一个村庄、一个社会能够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如果任由这种不良风气蔓延,那么最终受苦的将是每一个村民。 村民们听了长者们的话,纷纷表示赞同。他们决定一起行动起来,抵制这个不良之人的行为,同时教育那些被他影响的年轻人,让他们重新回到正道上来。 经过大家的努力,那个不良之人最终被赶出了村子。而那些受到他影响的年轻人,也在大家的教育和引导下,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逐渐改正了自己的行为。 村子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和祥和,人们重新过上了和睦、有序的生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伤风败俗的行为不仅会对个人造成负面影响,还会破坏整个社会的风气和秩序。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伤风败俗-成语图片

伤风败俗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