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相成

成语拼音

xiāng fǎn xiāng chéng

相反相成成语解释

两个看起来是相反的事物,实际上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指相反的东西有同一性。

典故出处

《汉书·艺文志》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

成语典故

诗教”原是温柔敦厚”,宋人又以无邪”为诗教”;这却不是相反相成的。★朱自清《诗言志辨·序》

成语造句

世间万物往往存在着复杂的关系,比如光明与黑暗,看似对立,实则相反相成,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世界。

成语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有趣且充满智慧的故事,其中一个便能很好地诠释“相反相成”的道理。 在战国时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逐渐强大起来,对其他六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当时的赵国,有一位名将叫李牧。李牧最初负责驻守赵国北部边境,抵御匈奴的侵扰。他采取了一种看似奇特的策略,下令让士兵们遇到匈奴来犯时,迅速撤回堡垒,不得主动出击,违令者斩。 这一策略让士兵们感到困惑和不满,甚至连赵王也对李牧的做法产生了质疑。在众人眼中,李牧的这种退缩之举,与赵国的尊严和保家卫国的使命似乎背道而驰。 然而,李牧心中自有他的谋划。他深知匈奴骑兵的剽悍和强大的战斗力,此时贸然出击,只能是以卵击石,造成无谓的伤亡。相反,他让士兵们坚守堡垒,一方面可以保存赵国的有生力量,另一方面也让匈奴误以为赵军怯懦,从而放松警惕。 经过数年的忍耐和等待,李牧暗中训练了一支精锐之师,士兵们个个摩拳擦掌,渴望一战。当匈奴再次大规模入侵时,李牧一改往日的退缩,果断地指挥军队出击。 赵军在李牧的精心指挥下,如猛虎下山,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匈奴。匈奴骑兵被这突如其来的反击打得措手不及,他们原本以为赵军会一如既往地退缩,没想到等来的却是一场猛烈的攻击。 这一战,赵军大获全胜,不仅歼灭了大量匈奴士兵,还使匈奴元气大伤,此后多年不敢再侵犯赵国边境。 李牧的策略正是“相反相成”的生动体现。表面上的退缩和忍让,与最终的英勇反击看似相互矛盾,但实际上却是相辅相成的。前期的退缩为后期的胜利积累了力量和条件,而最终的反击则是前期忍耐的必然结果。 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有时候,暂时的妥协和退让并非懦弱,而是为了在未来能够更好地前进;而暂时的困境和挫折,也可能成为我们走向成功的基石。正如李牧的故事所告诉我们的,相反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促成,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洞察其中的玄机,把握时机,实现从“相反”到“相成”的转变。

相反相成-成语图片

相反相成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