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得益彰
成语拼音
- xiāng dé yì zhāng
相得益彰成语解释
- 相行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著。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典故出处
- 《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彰)。”
成语典故
- 由于它的内容太卓越了,朴拙的形式并不造成不良影响;相反的,却使它们相得益彰。★秦牧《茅台·花雕瓶子》
成语造句
- 这栋建筑的现代设计与周围的传统风格相互映衬,显得相得益彰。
成语故事
-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物和事件都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和智慧。今天,让我们走进一段精彩纷呈的历史故事,来领略“相得益彰”的真谛。
话说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小国名叫卫国。卫国虽然不大,但也人才辈出。其中有两位著名的人物,一位是擅长兵法的将军吴起,另一位则是精通治国之道的谋士商鞅。
吴起自幼聪慧,对兵法有着极高的天赋和热情。他熟读兵书,刻苦钻研战略战术,长大后投身军旅,凭借着出色的军事才能,在战场上屡立战功。他所率领的军队纪律严明,作战勇猛,令敌人闻风丧胆。
商鞅则是一位眼光独到、思维敏捷的谋士。他深知国家的强盛不仅在于军事力量,更在于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于是,他向卫国国君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度,实行军功爵制,鼓励农耕,加强中央集权等等。这些改革举措使得卫国的政治逐渐清明,经济日益繁荣。
有一次,卫国面临着邻国的强大军事威胁。国君紧急召集吴起和商鞅商议对策。吴起主张主动出击,利用敌军长途跋涉、疲惫不堪的弱点,给予其致命一击。商鞅则认为,在出兵之前,应先稳定国内局势,保障后勤供应,同时利用外交手段争取更多的盟友。
最终,国君采纳了他们两人的建议。吴起率领精锐部队出征,在战场上展现出了卓越的指挥才能,大败敌军。而商鞅则在国内积极组织生产,调配物资,确保了前线的军需供应。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卫国不仅成功抵御了外敌的入侵,还扩大了领土,增强了国力。
吴起的军事才能和商鞅的治国方略在这次危机中相得益彰。吴起在前线奋勇杀敌,为国家赢得了荣誉和尊严;商鞅在后方精心谋划,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他们两人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为卫国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段历史故事告诉我们,在一个团队或一个国家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只有当大家相互协作,取长补短,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力量,实现共同的目标。正如吴起和商鞅一样,他们的才能相得益彰,创造了卫国的辉煌。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也应该学会与他人合作,让彼此的优点相互融合,从而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相得益彰-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