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短量长
成语拼音
- jiào duǎn liáng cháng
校短量长成语解释
- 指衡量人物的长处和短处。
典故出处
- 唐·冯宿《魏府狄梁公祠堂碑》婪伊侈谋,将易储皇。公陈不可,较短推长。”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在评价他人时,我们不能仅凭自己的主观判断校短量长,而应全面客观地考量。
成语故事
- 在古代,有一个名叫郑之的小国。这个国家虽然不大,但人民勤劳善良,生活也算安定。
郑之国有两位能人,一位名叫张诚,另一位名叫李智。张诚擅长农耕,他家的田地总是丰收,谷物满仓,邻里都对他的农耕技艺赞不绝口。而李智则精通商贸,他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市场的需求,通过买卖货物积累了不少财富。
有一年,郑之国遭遇了一场严重的旱灾,粮食大幅减产。国王为此忧心忡忡,召集了国内的能人志士商讨对策。张诚和李智都在被召集之列。
在商讨会上,张诚率先发言,他自信满满地说:“陛下,依臣之见,当务之急是全力发展农耕。只要我们加大农田的开垦,改进农耕技术,一定能够度过难关。”李智听了,却不以为然,反驳道:“张诚兄此言差矣。如今粮食短缺,仅靠农耕短期内难以解决问题。不如集中精力发展商贸,从他国购进粮食,方能解燃眉之急。”
两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国王一时也难以决断,于是让群臣发表意见。群臣们有的支持张诚,认为农耕乃立国之本;有的则支持李智,觉得商贸能迅速解决眼前的困境。
就在这时,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站了出来,他说道:“陛下,张诚和李智皆为国家之良才,然他们各有所长,如今不应校短量长。张诚精于农耕,李智善于商贸,何不让他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挥作用,共同为国家排忧解难?”国王听了,恍然大悟。
于是,国王下令,张诚负责组织农民加大农耕生产,同时传授先进的农耕技术,提高粮食产量;李智则负责与周边国家进行商贸往来,购进急需的粮食。
在张诚和李智的共同努力下,郑之国逐渐度过了旱灾带来的危机。人们也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能简单地校短量长,而应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评价一个人或一件事时,不能片面地比较其短处和长处,而应该全面客观地看待,这样才能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校短量长-成语图片